整体的看世界
第3章的题目——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看到悖论这个词,我第一反应是不理解的。但通过第1篇章——整体的看世界,我理解了悖论的意思。
教学技术和教师的自我认同、自我完善同样重要;客观的知识和主观的投入同样重要;智力力量和情感力量同样重要。他们都是共存的关系。
文中帕尔默提到了一个关于“舌战”的坏习惯:只要你对我亮出了你的论点,我就想方设法(不管是有理不饶人,还是无理搅三分)找出与你针锋相对的反论。
在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其实并不是在教学中的一些发生,而是想到生活中,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我们和周围人的关系,有时候都会存在这样的坏习惯。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有时候确实会让我们产生分离。
怎样才能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束缚?怎样才能做到整体的看世界?帕尔默就提到了整体看世界的关键——对立统一的悖论。这种悖论是深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帕尔默讲悖论的时候,有一个让我觉得特别深刻和简单的例子,他提到作为人类每天都会见识到悖论,就连我们最基本的呼吸本身就是悖论,呼和吸即此又彼,有呼有吸才能够完整。教书育人亦是如此。
当瓦解事物时
这一部分内容是衔接着第1个小结的。在这个小节里,帕尔默提到——我们必须保持或恢复接受悖论的能力。他用电池的两极做了列举,悖论的两极犹如电池的两极:两极相和通电,两级相离停电。这里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去接受事物的两面性,接受学生身上的两面性,接受我们自身的两面性,去做出引导,达到悖论的一个平衡点。
在这个篇章里引起我注意的,还有帕尔默所说的关于通过测试人格的技术,将我们分为某种人格“类型”的心理测验 。其实我自己在学生时代也在网上做过很多的关于性格或者其他方面的测验,如果这种测验不是使用绝对的语言去做一个判定,而是有一些积极的引导,我觉得它也不是一种完全被否定的东西。当然这个和文中提到的心理学的测试很不一样,文中所说的应该是更加专业、更加死板。
一个人的性格不能使用这种非此即彼的框框来做界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悖论式的本性。悖论式思维需要我们具有相反相成的世界观,如此我们才能清晰而整体的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