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家的反馈建议,以及个人在教学后的思考,我反思了如下可以改进的地方:
1.提供笔记脚手架——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上展示学生自学的笔记,发现效果不好,原因是学生不学会做笔记。给宏观和模糊的评价标准,强调千万遍,都不如带他们做一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数学可视化思维的启发,给出笔记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记笔记。学生梳理笔记的过程,也是在助力自己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提高!
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出及时反馈和补充
今天小组讨论时,我让学生围圈逐个朗读,但小组反馈时却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读完。因为是新单元,学生对单词不熟悉,所以就读得很慢。如果在实际课堂,则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教学反馈和补充。
除了课前一起作业预习朗读,课上录音跟读,小组长纠正以外,还可以让所有同学互相听读,老师及时纠正。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也要带着学生,根据音标、音节进行发音的指导和教学。
3.提升课堂每个环节的有效性
课堂时间仅仅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最终教学目标。除了流程设计要更精简,还要思考每个环节是否真实有效,砍掉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为老师和学生减负。
老师都很负责任,总预想让学生学很多,但结果是学生并没有学进去。所以老师要逼迫自己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有效性,通过删减不重要的环节,实现高质量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毕竟,学生在你手上不是只有一节课。重要的是,这节课堂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表达了多少,感受了什么。一节课没有学到的,下节课可以再学习和补充。所以下次词汇课,给予学生基本的拓展即可,说太多,学生也听不进去,也记不住,背不了。
4.不放过每一个不遵守规则的学生
投票环节,有学生乱按答题器,可以点开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个选项。有学生乱按别人的答题器,可以让乱按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原因;并让允许别人乱按自己答题器的同学说一说。长期训练后,学生才能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乱按别人的东西,要付出代价。
5.小组讨论环节,每个人站起来说,可以直接在台下用教师机实现倒计时的功能,不用重复跑上跑下。
最后非常支持郭校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准备的艰辛过程,上课的深刻感受,实践的宝贵经验,都值得给自己掌声。没有逃避困难,接下了任务,自己很棒。毕竟,拥抱新技术,就是拥抱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