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人一种老好人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一味的讨好别人,迎合别人,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别人的欢心。那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原生家庭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
当他们违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就会被父母大肆的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于幼儿而言父母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权威,并且他们的生存与安全感是完全来自于父母,所以他们会对此形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这种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他们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在他们既没有迎合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违背父母期望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一个幼儿是很难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的孤独感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刻意的想去做些什么来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能够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习惯,甚至他会逐渐的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2、从小身边的人都比自己优秀
从小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当然是对孩子有榜样作用,但是也会滋生孩子的不自信,为形成讨好型人格打下不良的基础。
3、感觉身边的人都不喜欢自己
总感觉需要讨好别人或者做点什么才会得到别人喜爱,不讨好迎合别人的话,别人就会肆意谩骂自己。
4、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总感觉不贬低自己抬高他人,别人就会攻击自己,觉得讨好别人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置于一个较为安全的位置上。
5、内心缺乏主见
缺乏自己的想法与主见可能会导致盲目跟随他人,始终觉得别人说的是对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6、凡事看的太明白,也做的很明了
事不关己的事情漠不关心,也没必要参与,只要不影响个人利益就好。
7、严厉型,否定型的家教
以及寄人篱下和缺爱的孩子更容易有这种心态,不自觉的配合别人说话和行动,没有自我意识。甚至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害怕遭到反对和排斥,当这种行为成为惯性的时候。也就造成了讨好型的人格。
8、讨好型人格的父母
讨好型人格的父母自我价值感很低,不自觉地就会照顾别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绪,也会不自觉引导孩子去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会用这样的逻辑来教育孩子:别上人家家玩,净给人添麻烦。”、 “别那么不懂事,让叔叔阿姨看笑话!”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觉得低人一等,不自觉地讨好别人,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9、自身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有些人性格大方开朗,有些人性格却非常敏感。对于性格大方开朗的人来说,别人的看法,只是别人的看法,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那些性格敏感的人来说,总是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想要得到别人的夸赞,不断自我忏悔,在别人指责之前做出调整,从而得到别人的满意,这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所以是我们常说的,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把别人当作中心,要学会做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树立自信心,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快乐!
10、自身遭遇挫折较多
人生在世,总会遭遇许许多多的挫折,有的人遭遇挫折,愈战愈勇。然而有的人遭遇挫折,却会一蹶不振。当然,挫折也分许多种,大的小的严重的轻微的,这些许许多多的挫折都多多少少地影响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有的人在遭遇挫折以后一蹶不振,不仅否定自己的努力,还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别人太过优秀,所以就会下意识地讨好别人,为别人付出,形成讨好型人格。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一定要努力克服,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不要被一点挫折所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