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在参加好朋友鬼鬼的小红书实战营,学习的过程也是我自己主动改变认知改变行为的过程。
之前我主要是当那个设计产品、操盘训练营的角色,有点忘了参加一个有大量实战活动的训练营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次投入进去,收获了一些意外的发现。
如果你最近也被一些困扰的问题卡住,或是一直想要改变自己而没有太理想的效果,那接下来三句话相信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01
第一句:解决问题之前先给问题做减法。
大多数痛苦都是源于“既要又要还要”,就像找男朋友的时候,既要脾气好,又要收入高,还要长得帅,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爱干净”、“有风度”、“高情商”……各种各样的标准叠加起来,能匹配上的概率就趋近于零了。
但凡去掉其中一两个,都不至于那么纠结,如果能够明确哪些是底线,哪些是价值观排序里面最靠前的,困扰也会少很多。
而我作为经常帮别人做定位的知识IP教练,也会遇到“医者不能自医”的情况,也会在多个方向上面存在犹豫和摇摆。
本质上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没有下定决心先聚焦其中的一个方向。
之前我同时想要在「内容创作」「知识产品」「知识IP」三个定位上发力,虽然它们之间是强相关的,但是细分选题范围还是很大,容易造成失焦。
这次听课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帮我下定决心,要把当下进行中的几个方向再进行一次聚焦。
不过一个人做决定的时候,还是容易陷入过去的思维方式,还是会拿不定主意。所以我主动跟鬼鬼约了语音沟通,通过交流和引导,我获得了远超过去的坚定。
很多时候,知道“怎么做”并不能促进行动,而“决定怎么做”才会激发足够的动力。
通过这次沟通,我也更深地体会到自己正在交付的咨询和教练产品的内在价值,就跟教练的核心信念一样——每个人都是有潜能去实现目标的,只不过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困住,而教练就是作为一个外部视角、外部力量,帮助对方跳出困扰自己的怪圈。
02
第二句:写下来,问题就自然变少了。
既然说要给问题做减法,那要怎么减少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写下来。
你可能也体会过,很多问题一直在头脑里盘旋,但是没有很好的结论。直到你写下来,才突然发现其中有很多让自己觉得困扰的问题,其实很容易就找到突破口。而没有写下来的时候,是很难意识到的。
我这次也是通过实战营里的作业,让很多原来觉得困扰的问题自动消失了。
而一些依然有困扰的问题,也在写下提问的时候,因为要澄清问题的背景,梳理自己重点要提问的是什么,结果梳理到一半就发现,发现已经有解题思路了。
比如我一直不确定,如果目标受众聚焦到自媒体人、自由职业者、转型中的资深职场人这三类群体,会不会有互斥的情况。写下来之后发现,如果定位在「知识产品」上面,它们就会有一个重合度很高的交集,至于其他方面有没有互斥,已经不重要了。
这一点也在我接咨询的时候,经常体会到。我会在咨询开始之前,给来访者发一个问题清单,时不时会收到反馈,对方说根据问题清单梳理过一遍,感觉问题已经解决一大半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在「困扰」而不是在「思考」,而写下来,就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思考的模式。
03
第三句:行为改变要借助群体的力量。
如果自己一个人折腾需要几个月,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往往几个星期甚至几天就有明显变化。
其实我之前也听过不少课,做过不少功课,但是因为还有各种进行中的项目,重新梳理定位这件事就被不断延后,而重新定位没完成,拍视频这件事就很难重启。
我觉得这次参加实战营最大的作用,就是有同行的伙伴、老师跟自己一起,朝着同个方向在不断行动着,整个社群就是一个充满着行动线索的场域,一个非常高质的信息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改变起来的阻力会大大减少,动力会大大提升。
过去的我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意识到教学设计比课程内容带来的行动价值更高。
在重温这种体验之后,我也更坚定了接下来自己的知识产品,要更多地创造有大量行动线索的信息环境。
04
写完这些内容的同时,也是我另一个认知的改变:
从「羞于透露自己正在学习」到「坦然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
对于那些本来就不是我专业的领域,倒是不会有太多顾虑,像是学习量子力学、天文学,我会更坦然地分享自己学习的过程。
而对于自己专业的领域,特别是行为改变、内容创业相关的方面,就会有一种“不希望被知道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想法出现。
后来我才慢慢地意识到:真正的强大,是敢于承认自己还有可以继续成长的地方,并且不断进行学习。
从“意识到”切换到“做到”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直到分享出来的这一刻,才能说这个认知真正得到了改变。
认知的改变,道阻且长,但也是人生的趣味所在。
成长,本就是一场无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