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对《水形物语》上心,是因为看到了这张图,有多深情与无奈,才有这样一个唯美的拥抱,拥抱中那种极致的深刻与无法忘怀,让我想起那副世界名画《吻》,女子的表情,紧闭而陶醉的双眼,足以让人相信,这是一对刻骨铭心的伴侣,他们有着不一样,惊涛骇浪的爱情故事。
后来听说这部片获得了奥斯卡,心里更是升起了十二万分的期待,希望一窥到底,去感受这个深情的故事。
结果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首先来谈人设,片中设定女主是一个边缘化的人物,因为是哑巴,长得不美,是个孤儿。
按故事设定,因为女主如此孤独,所以她最后才会主动去找人鱼男主,给他鸡蛋,教他鉴赏音乐,和他相知相爱。
但这个人设立不立得往,在我看来,只能说是勉强立住了。
女主的三个特征中,哪一点最让她边缘化,只能是一个小人物呢?
首先是长得不美,要知道长得不美的女性多了去,学会打扮就是了,而且女主后期因为和人鱼男主越来越浓情蜜意,那时她浑身散发的艳光也是让人转不开眼的,所以长得不美并不是边缘化的理由。
至于是孤儿就更谈不上,全篇完全没有提及女主对亲情渴望。而且当时战争以及美国国内各种政治或者宗教原因,孤儿并不是边缘化的理由。
最让女主边缘的,是因为她是一个哑巴。在电影《通天塔》里,菊地凛子饰演的千惠,她也有朋友的关心,也有社交活动,但她渴望被人倾听,被人所爱。在母亲自杀之后,青春期,敏感她是如此孤独地需要爱情的滋润,被人呵护,在乎她的话,所以她才在公众场合脱内裤来诱惑其他的男学生,先后主动引诱牙医与警察,以祈求得到爱。
但女主的遭遇,并没有让我感到她渴望被爱,或者是被当成是一个正常的人去相处与交往。她和gay蜜看着电视,对里面的歌舞跃跃欲试,在走廊里踏着歌舞,房东送自己电影票,陪gay蜜去馅饼店里一起看帅哥,静静地享受黑人闺蜜的排队待遇,听着她抱怨老公,在公车里侧耳听雨,玩弄水滴……
这只让我感觉到,她像一个挺知足常乐的,有点怯生生的姑娘啊!
普通平常的小女生,外貌不是特别出众的,也没什么特长的,哪个不是和好友看到帅哥调侃两句,听着公司里的同事聊八卦,开开小差。平时见到领导就怯生生,对生活有点小确幸,在生人面前安静如鸡,在熟人面前动若脱兔。
导演这叫知足常乐,小确幸啊!
像《巴别塔》里千惠那种,母亲自杀,失去母爱,明明被裁判冤枉却有苦说不出,有好感的男生撩拨她两句转头去勾搭其他女生的,父亲对自己关心不够……才叫被边缘化,孤独地渴望爱情的降临好么?
因为人设立得不太稳,爱情发生的时候,说服力就低了很多。
豆瓣上有人脑洞开过,说女主其实也是人鱼,她的伤痕就是腮,所以才会特别喜欢水,在水里diy,观察煮鸡蛋锅里的水泡,听雨,而且疑似可以控制水滴。
所以才会在第一眼见到人鱼男主时,不害怕,反而有一种见到同类的欢喜。
这个猜测如果成立的话,那么这个爱情线就可信很多。但如果没有成立,那么这条爱情线就不怎么感人了,而是一种剧本决定我爱你的感觉。
但这段感情,说到底,更多是像女主在脑补。
她觉得在人鱼男主的眼中,她是完整的。他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或者是觉得她是另类人,边缘人。
但人鱼男主本身就是不是普通人,是一条未完全经过开化的人鱼啊!
如果人鱼男主像童话《美人鱼》一样,拼尽一切都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尽力去了解喜欢的人,走近他等等,那么更来得可歌可泣。
但在影片中,人鱼男主只能说是一种生理本能在驱动他。他感到无聊和好奇了,他就走出浴室。他想XXOO了,他就抱上了女主。到影片最后半段,女主一个人用手语,痛苦地说着“你永远不知道我有多爱你”的时候,呈现一出自己YY的音乐剧的时候。隔着荧幕,观众能感受到她在这段感情中沉溺地有深,她多不舍男主的时候,她的对象——人鱼男主还在专心地低头吃饭。
这时,我反而觉得女主才是真正的边缘化了。她爱的人,连她思念的痛苦都不懂。
当然,最后导演还是安排了人鱼男主要求女主和他一起走,以表示这场恋爱并不是女主的独角戏。
但这下的举动,并没有能抹掉前大半段里,这段爱情铺垫不足而导致的崩掉之感。
影片结尾,在高潮阶段,大家都以为男女主双双死去的时候。人鱼男主凭借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起死回生,杀掉反派。让那个反派迈克尔·珊农出“Fuck, you are a god.”这样的台词。不够淋漓尽致,这个转折,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内,但总感觉不够有高潮感。就如同女主明明在拒绝了人鱼男主求欢的要求,却又突然之间自荐枕席一样。就像是故事快圆不下去了,大家快做点出格,出人意表的事来推动一下剧情吧。
看完之后觉得失望,又看了一下导演的采访,大致导演是受了上世纪的老电影《黑湖妖潭》的启发而制作出来的,他说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震撼了,觉得女主应该和那个妖怪在一起,而不是分开。
我没有看过《黑湖妖潭》,可从本片来说,如果想要塑造一下人人视之为怪物的人,比人更像人的话。我觉得铺垫是充足的,例如人鱼男主对女主的友善,虽然一时冲动伤了女主的朋友,但他没有伤害惊扰了他的猫,还懂得鉴赏电影,这是人鱼男主的人性。所以观众是可以接受他与一个人类女主相恋。
但双方的爱情,在我眼中,并不感人。爱情的美丽在于相识相知,人鱼男主与女主,在前面的剧情中,交流止于音乐与食物。推波助澜的是女主自己,她觉得人鱼男主视她为完整的人,所以进行了“劫狱”行动,尽心照顾他,甚至自荐枕席。但男主在我眼中太少了,如果男主有试图去多多了解女主的世界,她的语言,她的伤感等等,这才是你来我往的爱情。一方尽力,而另一方只是接受的话。施与受的失衡,这场恋爱,还真的不是什么感人的爱情,至少在我眼中不是。
当然导演,包括很多人在内,觉得这是一场美好的童话。
想想童话里,公主总是种种曲折离奇地落难,然后王子来救,也是失衡的爱情关系,那么想想也挺切题的。
什么,你说男主对女主也挺努力的?
嗯,我见到的, 大概只有在房事上很努力吧?
必须要吐槽的是,本片对于反派迈克尔·珊农的处理没问题,算挺成功,虽然这反派也忒弱了。以他表现专横,我差点以为他要对女主做什么……结果居然轻轻放过了。但反复强调那个手指实在很低级,看到不觉得恐怖,或者是类似于《杀死比尔》那种暴力美学,或者是韦斯安德森的那种恶趣味,只觉得好恶心。
必须要吐槽的是,本片对于反派迈克尔·珊农的处理没问题,算挺成功,虽然这反派也忒弱了。以他表现专横,我差点以为他要对女主做什么……结果居然轻轻放过了。但反复强调那个手指实在很低级,看到不觉得恐怖,或者是类似于《杀死比尔》那种暴力美学,或者是韦斯安德森的那种恶趣味,只觉得好恶心。
特别还有一点很具争议的就是,既然那个苏联卧底科学家,什么样残酷的伤害都忍了,为什么还要供出女主他们,说出那一句“They just clean”呢?豆瓣上有人解释说,他这样和反派说的意思是,那批反派以为的间谍已经走得一干二净,了无踪迹了。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反派是怎么能一下子找去女主朋友那儿呢?
实在想不懂,看得也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