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立,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自立。要学生做到自立,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从关爱他们的兴趣开始,在和学生共同研究兴趣的时候,体验他们的感受、想法和梦想。和学生共同活动的时候,老师教给他们活动的规则,遵守的纪律,然后由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这如同老师教给学生交通规则,真正开车的人是学生自己,学生的人生由他们自己主宰。
怎样才能夺得父母的爱?
孩子的出生顺序不一样,性格有很大的变化。老大具有权威性,相对比较保守。第1个孩子往往会成为过去的崇拜者,形成保守的、对未来十分悲观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理解力量和权威的重要性,喜欢行使权利,重视规矩约束,这正是保守的生活方式。如果已经接受了协作或援助方面的教育,第1个孩子也许会成为优秀的领导者,模仿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从中获得喜悦,理解,贡献的意义。
第2个孩子,往往有一个走在自己前面的领跑者,于是第二个孩子内心深处往往存在想要追上去的想法,想要追上哥哥或者姐姐,为了追赶必须加快速度,他们甚至不断激励自己,努力追赶,超越征服哥哥或姐姐,与重视规矩约束比较保守的第1个孩子不同,他们甚至希望能够颠覆出生顺序这一自然法则。第2个孩子希望革命,他们并不像第1个孩子那样,努力维护既有权利,而是企图颠覆既有权力。
独生子女没有作为竞争者的兄弟姐妹,但是这种情况下父亲也许会成为竞争者,过于希望独占母亲的爱,结果就会视父亲为竞争者,这种环境容易滋生恋母情结。老小的孩子,往往和姐姐哥哥不同,走不一样的道路,如果家人从商,他要选择一条与商人不一样的道路。
心理咨询中的三棱柱
心理咨询经常使用的三棱柱,三个面分别是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怎么办?
确实呀,当我们倾听痛苦人的言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说别人多么过分,多么可恶,对他人充满了愤怒,另一种情况是说自己多么卑微,可怜,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
学生发生矛盾也是如此,有的说是自己被欺负,有的人说对方多么过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当法官来评判学生谁对谁错,大部分情况双方都有错误,我们要询问双方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办?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处理?
问题行为有5个阶段
问题行为的第1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他们的目的始终只是获得表扬,进一步说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权地位。
第2个阶段是引起关注。得不到表扬也没关系,反正我要与众不同。甚至通过恶作剧来博取关注。企图通过扮演无能来引起关注,获得特别的地位。比起自己的存在被无视,被批评要好得多。
问题行为的第3个阶段目的发展为权力争斗。孩子们会通过不顺从来发起权力争斗。我们一定要立刻退出他们的球场。
这三个阶段都是希望更加尊重我,渴望爱的心情的体现,但是当发现这种爱的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就会转而寻求憎恶。
问题行为的第4个阶段就是复仇阶段。向没有认可这个无可替代的我的人复仇,向不爱我的人复仇,进行爱的复仇。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不选择正面作战,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
问题行为的第5个阶段就是证明无能。他们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有多无能。赤裸裸地装傻,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再简单的课也不愿意去做,不久连他们自己都深信自己是个傻瓜。
为了被人当成特别的存在来对待,之前可谓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成功,父母老师同学,大家对自己甚至连憎恶的感情都没有,无论是班级里还是家庭里,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经典语句
自立就是摆脱自我。
变换人生的主语,由我变成我们。爱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爱并非被动坠入。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人生要经历平凡日常的考验。我们总想活得与众不同,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
人与人永远无法互相理解。你还没有做到真正喜欢自己,所以你才无法信赖他人,也无法信赖学生,并与之建立交友关系。
教室是一个民主国家,既不要奖赏也不要惩罚。班级的主权不属于教师,而属于学生。既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暴力始终是低成本廉价的交流手段。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们的目的,与他们一起思考以后怎么做。发怒是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的感情。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
由竞争原理到协作原理。由褒奖带来竞争。顺从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表扬或者不被批评。
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人的快乐源于人际关系。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学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信任还是信赖。信任就是有条件的相信对方。在相信他的时候不附加条件就是信赖。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他人。
教育者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就是再教育。
阿德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运用
阿德勒比其他心理学者更加热心教育。阿德勒立志于通过教育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来拯救人类,特别是发动维也纳市在公立学校设立,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众多儿童咨询处,这是阿德勒的重大功绩。
阿德勒还灵活运用儿童咨询处,不仅用于为孩子为父母实施治疗,还把他作为教师或者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们的训练场,可以说阿德勒心理学,以学校为起点向世界推广。对阿德勒来说,教育并不是在提高学生成绩或者矫正问题儿童,促进人类进步,改变未来,这才是阿德勒所认为的教育。阿德勒甚至说,教师塑造孩子们的灵魂,担负着人类的未来。
阿德勒把心理咨询定义为再教育,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对阿德拉来说,生活在共同体中的所有人都处在既从事着教育又接受着教育的立场之上,实际上通过幼儿活动邂逅了阿德勒的我,也从孩子们那里学到了许多人格知识,当然你也既是一名教育者又是一名学生。
如果仅仅靠学习阿德勒什么都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仅仅是作为知识理解,根本不会进步。并且即使鼓起勇气踏出一步,也绝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一直不断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这种无尽的积累就是前进。
感悟
读了这一部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教育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努力就能实现的,他必须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老师教会学生的无非是程序、规则、知识,真正实践的是学生本人,要相信学生的潜能。
尊重学生就是看到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他的行为。对学生既不要奖励也不要批评,奖励会引起学生的竞争,批评不起什么作用。问题学生就是通过爱来改变,因为问题学生是缺爱的表现,比如表扬的需求,关注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价值感的需求,重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