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跟跟侯老师领读的《孩子,挑战》,越来越清晰得认识到,养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成长,自我蜕变的一个过程。
我家老二昨天晚上的一个案例:
下班回到家,我拿回了给老大买的快递(一摞书),刚进门,到卧室门口,给元睿说:“来,你的书(老师提前安排初一下学期的必读书的作业)。”
元宝也在卧室,站在门口,指着我,略带哭腔得说:“妈妈,你怎么没有给我买书呀!”我很吃惊,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回答,缓了缓说,宝贝,你没说让妈妈给你买书呀。元宝哭腔回答:“妈妈,我没有新书了”。我说:“那等我们有时间确定一下元宝都需要买什么书。”
我离开了卧室门,去了厨房准备做晚饭。这时候我还是听到元宝在外面,带着哭腔对爸爸说,妈妈没给我买新书。爸爸说,咱们找一找家里的新书吧,元宝说:家里没新书了。
没过多大一会儿,隐约记得炒完菜我到了卧室,听到元宝带着哭腔说新书的话,我又耐心得给他说:“元宝,我们周末在棉话糖绘本馆,袁媛老师给我们发了新的绘本。” 元宝说:可是绘本没在这里呀,我回复:等我们回家看吧。
这时候我摆好饭桌,喊孩子们吃饭,爷爷、爸爸已经开始吃饭了,元宝在催促下也过来了,坐在饭桌旁边但没有吃饭的意思,闹来闹去的,不管说什么话都带着哭腔,我有点不耐烦了。口气严厉得说了一句:要吃饭了,赶紧去洗手,有话好好说,别带着哭哭啼啼的。
元宝一听我语气不好,就赶紧去卫生间洗手了。回来之后悄悄得看了我几眼,我当没看见,帮他收拾好凳子,跟他一起吃饭。爸爸吃完了元宝吃了没多大一会儿,基本也差不多吃饱了。爸爸在给奶奶打电话,元宝也凑在跟前,奶奶说怎么看着 元宝像是要哭的样子,结果元宝真的哭起来了,奶奶以为是孙子想她了,我示意爸爸挂了电话,我总觉得元宝今天不大正常,好像心里有事情,吃饭期间我问爷爷元宝有什么异常嘛,爷爷说没啥事儿,但我始终觉得元宝的状态不大对劲。
吃完饭我带元宝和哥哥一起看了纪录片《微观小世界》,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看,元宝一直念叨着要看《丑》这一集,自从开始看电视,元宝不再哭哭啼啼的了。
今天一直在反思,怎样才是真正的接纳孩子?面对老二,我没有做到真正的接纳。
接纳就是那个当下孩子是怎样就是怎样,界限明确,家长做好属于自己这部分,看见、接纳、允许、回应,不会越界想着替孩子的情绪负责。
我家老大身上常见的例子:夸了别的孩子他会不高兴,你跟她解释半天,不如也夸他一句。以此为例来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接纳。
一、有的时候,很多家长对情绪界限区分都不明确,即不知道你的情绪是你的情绪,我的情绪是我的情绪,我们各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自我担当。
夸了别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会不高兴,这是孩子的情绪,孩子自己对这个情绪负责,这叫自我担当。
当然作为孩子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的情绪,然后尽可能回应,这个过程就是表达爱的过程。家长的爱起到的就是容器的作用,承接、容纳、允许、回应。
家长可以爱孩子,任何时候无论多少爱,这个孩子都不会被爱坏,只要这个爱是真正意义的爱。
但很多家庭是这样子的:因为当家长夸了别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会不高兴,自己的孩子一不高兴,家长立刻就被绑架了,开始忙着跟孩子解释,解释的目的是什么呢?想对孩子的情绪负责,想让孩子立刻高兴。
家长可以爱孩子,多少爱都不怕,看见才是爱,看见、接纳、允许、然后尽可能回应,但是不表示你要为孩子的情绪买单,你要对孩子的情绪负责。所以,当你夸了别的孩子,你自己的孩子不高兴,看见孩子的情绪就好,告诉孩子,妈妈知道她有点不开心,不开心就表达出来好啦。
但是不用解释,不用急着用尽一切办法就为讨孩子开心或者让孩子开心,让孩子开心不是父母的责任。家长如果做孩子情绪的奴隶,那就意味着在告诉她,任何时候她发发脾气就够了,她的情绪很厉害,可以办事,可以达成目的。如果每次孩子有情绪,家长都这么干,那是非常糟糕的育儿,会养育出一个情绪化的孩子。
二、有些时候,很多家长无法区分情绪,还会把情绪和行为混为一谈,行为事实、和情绪事实混淆、纠缠。
家长夸了别的孩子,这是家长的行为,家长自身对这个行为负责并担当。
如果家长夸别的孩子行为引来自己孩子的不高兴,家长就急着围着自己孩子的情绪转,急着解释,或者转而胡乱夸自己的孩子,这不是接纳孩子,而是根本不知道边界在哪的混乱状态。
什么是真正的接纳?
接纳就是那个当下是怎样就是怎样,那个当下孩子就是不高兴,接纳就是承认孩子不高兴,并且接受孩子不高兴的事实。
界限明确才能做到这一点,没有界限意识的时候,是做不到的。
没有界限意识,在那个当下早就混乱了:家长夸别的孩子的行为一结束,自己的孩子就不高兴,家长立刻把行为事实和情绪事实搅合在一起,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事情,虽然有联系,但是这两件事情之间是有界限的,面对的时候也是各自面对好就OK。
没有界限意识,家长不知道边界在哪里,于是手忙脚乱,怎么忙乱都是不着边际的应付,越应付越不对,这是很多没有界限意识家长的育儿常态。
没有界限意识,家长错把围着孩子转、哄孩子开心当成了接纳孩子。接纳孩子不是给孩子当奴才。
接纳就是那个当下孩子是怎样就是怎样,界限明确,家长做好属于自己这部分,看见、接纳、允许、回应,不越界想着替孩子的情绪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