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三尺讲台,等待下节课的铃声,突然间,心灵里涌起了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踏上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打开新的课本,凝望着一张张可爱稚气的笑脸,批阅着一本本书写人生的考卷,我为之心生喜悦,由衷地发出感叹,或者有种莫名的担忧。那一天天的四季耕耘的酸甜苦辣,自己有诸多的眷恋和刻骨铭心。那时,最奢望的是快点到达退休的终点,因为三尺讲台待的太久了。
没想到,真的出乎意料,突然有一天,开始倒计时,不必在三尺讲台上去期待,去煎熬,去渴望意外的惊喜,心里却装满了不开心的失落感,特别是竟然怀念起逝去的欢声笑语,还有忘情地享受传道授业解惑的幸福感。
其实,人就是如此让人匪夷所思。拥有时觉得无足轻重。得不到却死活奢望能心愿以偿。就这样,迷迷茫茫,一半清醒,一半彷徨,一半释然,一半孤寂,一半清欢,一半一半恐慌,向着山顶,向着远方,向着未知奔赴,不知道想去哪里,却在兜兜转转中寻找自己的往后余生。
退休了,就不必操心三尺讲台的琐琐碎碎。三尺讲台铸师魂,离开了三尺讲台,师魂好像魂飞魄散,不知归向。此时此刻,很是怀念师魂的魅力。能在师道尊严里有尊严,有淡然,有魄力,做教师,很快乐,很有幸福感,可是一下子不上三尺讲台后,哪怕走进讲台,孩子看你的面孔是陌生的,更是疏远的。要是在公寓楼,听到孩子一声声的阿姨声,那种教师的威严和自信销声匿迹。
我知道,任谁都要退场,哪个人也不可能在神圣的三尺讲台站到生命的尽头。可是,这个时刻来的很突然,人就很难走出曾经的美好。时光不语,还是好好适应一切的安排。你在哪个地方,这都要顺其自然。要学着在不同的归处,成为最好的自己。
师魂不灭,永远追随在自己的左右。即使退休了,不会靠近三尺讲台,但那份经历和阅历,会成为我前行的内驱力。灵魂经过了几十年的铸就,她将会扎根在心里,更内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我曾经是学生的老师,我的师魂能让我怀揣着初心不改,迈出坚实的步伐,在人生的新的道场里铸就自己更澄澈的魂魄,书写自己后半场最闪耀的精彩。
屈指而数着只剩一年的校园生活,我要在凝望着三尺讲台的渐行渐远中,不必遗憾,更不敢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我要达观地接受不平庸却很平淡的生活。不教书育人,却在内化学生的自信,这里依然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尽自己的优势互补,在教育的沃土上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尺讲台铸师魂,人到中年,读懂了其中的韵味。庆幸自己的成长之路,漫长而又充盈。放平心态,内心释然,拿起书,走进文化的自我滋养里,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