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们都会陷入到无意识和自动化的思维当中,这种思维的倾向于思考过去,分析一些令自己恐惧,尴尬的回忆,或者别人说过的一些话以及今天发生的各种事情;在涉及到未来时,人们更多的倾向于陷入到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当中,积极的情绪也是存在的,比如幻想明天的约会,工资到手时候的兴奋。所有的这些思维大部分时候如同被设定好程序(程序的输入来自过往的经历和形成的经验),在不经意间就开始运转。
这种状态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很少有人仔细观察过,如果你有意识的把思维中的内容替换成别人或者一些政治上的热点实事的话,不自觉的思维过程可能持续不到几分钟,这种神奇的现象类似于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段子:当你睡不着的时候,想一下数学题,你马上就睡着了。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自动化思维内容偏向于思考“我”,在形象上来说是自我的形象。这个形象贯穿于过去的回忆当中,出现在未来幻想的情景之中,与之伴随的是脑海中习惯性的评价:“我怎么做了这么蠢的事情” “他怎么能对我说这种话” “如果明天我发挥不好怎么办” “明天的答辩好紧张啊”。所有这些半自动化的思维内容都以“我”为中心进行展开。
在平时这些惯常的思维模式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看似不大,顶多制造一些焦虑,烦闷和紧张,以及一定程度的恐惧,但是当生活出现差错或者紧急冲击的情况时以“我”为中心的思维会被指数级放大,剧烈的情绪和反应也随之而来。由此造成的冲动性行为和剧烈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压力。
此时如果我们足够明智的话,在日常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可以多做一些观察思维的练习,不带任何动机,不带任何评判,不带任何改变的意图,像科学家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那样,敏锐而专注。这种有意识的练习可以在平时把我们短暂的从思维认同中抽离出来,在大脑中创造清爽的空间,激发一定的创造力,对专注力的提升好处也很明显。
从思维中抽离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集中,专注和意识,无意识之所以称为无意识,是因为当你完全认同于它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忘记和迷失自己了,自动化的思维和反应完全主宰了你。多花点时间去做一些这样的练习,比如观察呼吸,观察思维可以帮助你从平时的幻梦中醒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到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个时候空间产生了,自由有了萌发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