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第十五⑧-⑩
⑧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⑨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⑩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志士仁人。志士,有志之士。这里的志士和仁人,他是一个道理,相关联的,有志于求仁德之人。我们从小要讲树立志向。这个志向通常指的都是积极的、正确的,比如说我们有志向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有志向去做科研人员,有志向去帮助更多的人。没有人立志向说我要成为一个没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对于国家社会没有贡献的人,那个不称之为志向。所以儒家提倡的是积极的,是担当的,是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所以志士仁人,指的是追求的志向要成为一个仁德之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命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孔夫子也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可以看到是热爱生命的,可是这里又讲了,对于仁而言,生命是不重要的,无求生以害仁,我不会为了求得生存而做有损仁德的事情。有杀身以成仁。但我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以成仁。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但是求得一个仁字,这就是那个志向。我们可以看到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求得仁。我们可以看到子路,为了义可以去求一个帮助我们的人,这就是仁义之所在。
再引用孟子的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说,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但是如果两者不能得兼不能共存之时,我要舍去生,要取义行,去做合适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历史上,有太多志士仁人,为了仁,为了道,为了德,为了义,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义之所在,这就是仁之所在。
那这句话我们再来看,告诉我们仁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就要思考了,看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把什么事情看成是最重要的,那个就是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人认为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会舍身触法,触犯法律。因为身体我看的没有那么重要,我把赚钱看得很重要。健康也没有看的那么重要,我把赚钱看得很重要,所以不停地追求钱追求利益的人,就会把其它的事情都忽略。有的人可能把权力看得最重要,当我们把权力看得最重要,其他的事情我们就会看轻。而有的人可能把学习成绩看得最重要,我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可能我忽略了很多其它的事情。有的人把感情看得最重要,只要有情什么事情都可以,只要伤害了感情那么这件事情我是不去做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都可以有自己人生的追求,都有你最看重的东西,这个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每个人的志向不同,而有的人的志向是追求仁、追求道、追求德。那么这些品质这些内在的修养就会被看得最重要。
我们学习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告诉我们仁是最重要的事情,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所以一个有志向追求仁的人,不会求生以害仁,但却可以杀身以成仁。我们听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志士仁人,是要追求仁的。
那要如何去求,如何去为仁呢?子贡问到了。
子贡问为仁。如何去追求自己心中的仁。
到底该怎样去做呢?孔夫子这里举了一个例子。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工匠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须让自己的器具,自己的工具变得锋利,你才能做好一件事情。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是这样的,先有一个称手的器具,它合适,比较好用,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说我们想做好软件,要有一台好用的电脑。我们要想做好饭,除了有好的厨艺还要有好的厨房用具,这个时候才更有利于我们做好这件事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讲我们该怎么去做。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接下来讲:我们住在一个国家,要去侍奉和恭敬那些大夫当中贤德的人,我们要结交那些有仁德的士人,也就是志士仁人。就好比一个工匠,你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你先有自己好的器具。我们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志士仁人要怎么办呢?我们无论生活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环境当中,我们要和那些贤者共事,与仁者同行。
既然他是一个贤者,他做的事情自然就是贤德的,他的言行也是贤德的,我们亲近这样的人,就会变成一个贤德的人。这个就是器具,我们要懂得用好自己的器具,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中庸》讲: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同理,如何要去做合时宜的事情呢?我们去尊敬那些贤德的人,自然就会成为一个贤者。
我们这里再来举个例子,当一个人的境界不停地在升高,就会把很多事情看小。比如说我们在一楼,看到当下的风景是什么样子的,走到二楼,走到三楼,走到四楼,一直走到十楼二十楼,原本我们看着很大的东西,它就会变小,因为高度在变。你看我们一个人的境界和思维方式、认知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不停地提升自己,追求的是仁、道、德、礼、信、忠,这些内在的品质,我们就会把生活当中很多事情看小、看淡。比如说是非对错,没有那么重要;比如说谁是否在意我,没有那么重要;吃的是否好,没有那么重要;喝的,穿的如何,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我们的思维的境界在不断地升高,不断地升级,这个时候很多事情自然看轻,自然看小。
所以要想减少生活当中的烦恼,不与他人计较那些是非对错,家长里短,其实很容易,就是我们的思维境界在不停地提升,提升的越高,当下的事情就变得越少。所以我们去看修儒家也好,修道也好,就是他的思维认知,在不断地升高,这个时候生活当中的烦恼,它就不存在,是因为不把它放在眼里。
所以学习了儒家文化告诉我们,仁才是一个人的最高志向。我们追求仁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仁就是不停地帮助别人。
颜回问为邦。颜渊,也就是颜回。我们这里先讲一种现象,其他的为政者问如何去经营国家,孔夫子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政者,正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比如说子张学干禄,孔夫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告诉我们要保留自己的意见,要懂得谨言慎行。其他人问如何为邦,如何治理国家,孔夫子的回答都是你先修身,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这里颜回问如何为邦,孔夫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整个儒家文化都是建立在以修身为基础之上,提到修身,孔夫子都自叹不如。颜回修身的功夫是非常好的,一生都在克己复礼。所以颜回问如何为邦,孔夫子就越过了修身继续讲如何去做,所以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认知思维,这个是在修身的基础之上,告诉我们如何去为邦,如何去治理一个国家。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先讲了夏、商、周。首先行夏之时,按照夏朝的时间,按照夏朝的历法。夏朝的时间和历法我们沿用至今,现在用的阴历就是夏历。殷商和周朝用的历法和夏朝是不一样的,殷商是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又提前了一个月,是以十一月份为正月的,那和夏朝的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夏朝更重农业。历法它是因为利农的、利民的,现在我们按照这个阴历,是有助于农民去耕种的。它符合了自然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也是春种,所以按照这个时间也就可以看到孔夫子的主张,是要重农业的,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让人们吃饱肚子,所以说行夏之时是告诉我们重根本,重农业。
乘殷之辂。辂是车,车子要用商朝的。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周朝,车子上已经加了很多的装饰,比如说用金、用玉来装饰车子。而商朝不一样,商朝是木制的车子,也就是最质朴的样子,所以孔夫子提倡乘殷之辂,是告诉我们车子它是一种工具,回到它最质朴的样子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于奢华。
服周之冕。冕是礼帽,延伸开来就是穿戴周朝的礼帽,再往外延伸就是礼法要行周礼。
乐则《韶》《舞》。我们这个时候去想,一个人除了衣食住行以外还有什么事情呢?从古至今都一样,接下来就是就是陶冶情操的。所以接下来说:音乐听《韶》听《舞》,《韶》是舜帝那个时候的音乐,《舞》是周朝,周武王那个时候的音乐。之前讲过:《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舞》尽美矣,未尽善也,说《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他赞扬了舜的德行。《舞》他是尽美的,但是未尽善也。因为周武王是靠武力夺得的天下,但是《韶》《舞》他是美的,所以我们听音乐、娱乐,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美的和善的。
放郑声,远佞人。放,指的是舍弃、放弃。郑声指的是郑国的音乐。以前的《乐记》里面有记载,它是最早的记录音乐理论知识的这样一本著作,叫《乐记》。记载了说郑声淫而损于德,淫,就是过度,过度地享乐是有损德行的,远佞人,要远离那些奸佞之人,巧言令色之人。
我们这里看娱乐,其实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娱乐的事情,所以并不反对娱乐。包括我们今天也是一样的,一个人要有爱好,要有自己陶冶情操的事情,但是我们要选择那些正向的,积极的,尽善尽美的,而不要选择那些过度奢华的,过度奢靡的,那个是不正确的。
除了衣食住行娱乐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远佞人,远离那些油嘴滑舌的人,远离巧言令色的人,因为这些人会有不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影响到我们。治理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果朝堂之上都是奸佞小人,那么忠臣义士将会受到影响受到排挤,一个君主也很容易被迷惑,包括我们去做一个企业,交什么样的朋友都一样,身边接触什么样的人,什么品格的人我们就会受其影响。
郑声淫,佞人殆。因为郑声过于享乐。佞人殆,很危险。如果我们身边都是奸佞之人,都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再来回顾这句话,告诉给我们道理很清晰,首先要有一个根本,那个时候民以食为天,耕种是民之根本,有了这个根本以后,开始用的工具车子,包括其他的生活用度,回到它最本来的功能。重其本质,不要奢华的那部分。然后我们要有娱乐,但是要尽善尽美,不要过度地淫乐,而有损自己的德行,同时远离奸佞之人。
这段话是告诉颜回如何为邦,如何治理一个国家。那个时候重农业,因为只有农业,而现在经济变得更发达,所以我们的根本变得更多。比如说有农业、经济、科学、商业,变得多种多样。而我们把这句话可以用到生活当中,无论我们去为邦,还是带一个团队,或者教育好自己一个家庭都是这样的道理。首先要有收入,要有根本,因为一个家庭要想生活的更好,要有收入的来源,所以有了收入的来源以后,关于生活用度回到它最根本的功能就可以了,要懂得物尽其用。
比如说车子,我们不需要追求它有多奢华,它有基本的功能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生活当中其它的物品也是一样的,不重奢华,重其功能,它只要是能用的就可以。然后我们的衣服,包括平时的行为要守礼法,何为守礼法?衣服,穿着只要是得体的,干净的整洁的就可以了。至于它是否奢华,是否是什么样的牌子这个并不重要。平时我们的行为要合于礼,礼之用,和为贵。这个时候大家才都舒服的,彼此才会变得更和谐。
再接下来,要有一个娱乐身心的爱好,要有一个兴趣,我们选择那些积极的正能量的,尽善尽美的,不要选择那些过于享受过于淫乐的,这个会有损一个人的德行,也会有损一个人的志向。除此之外,远离小人,亲近贤德的君子,亲近那些贤德之人,我们就会变成一个贤德的人。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是小人,都是这种巧言令色之人,都是懂得谄媚之人都是花言巧语的人,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变成这样的人。它会导致一个家庭的风气不好,会导致一个团队的风气不好,所以这段话讲的那个时候的事情会变。只是孔夫子举了几个例子,我们把这话讲完之后,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它是亘古不变的,到今天的我们依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