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APP本周樊登讲书《少年发声》,边听边被一次次击中,每一个案例几乎都能对应住自己或身边人,我心疼着孩子们,焦急着爱孩子又作孩子的家长——“咋能这样呢?”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教授说,在中国,讨论教育问题时,儿童的缺席和失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是啊,我们很少听到孩子们怎么说,孩子们的话语到底是什么?很多家长跟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们会关起门来,不跟家长说话。这时候,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是不是出问题了?实际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出了问题——我们平时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平时用什么语气和孩子交流?孩子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孩子到底要说些什么?等等。
作者陈瑜,采访了16位不同年龄阶段,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家庭的孩子,让这些孩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想说的那些话。很多话听完之后,就会意识到家长的问题到底在哪儿。所以听完这本书后,觉得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陈瑜采访的第五位少年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男生,名字叫团子。团子说自己有强迫症,他的强迫症表现在写字特别慢,他每做一道题都要反复地验算,比如说1+2=3,他算出来答案以后,他会想:那么3减2是不是等于1?3减1是不是等于2?他要把这个答案反复验算很多遍,才能够做下一道题。虽然他写字慢,但他很爱学习,觉得学习很有趣。做题慢,有时候答不完题,但是每道题他都想把它做对。团子还是B站的UP主,在B站粉丝过万,甚至还有一些收入。
后来被学法律的爸爸意外发现,咦,怎么儿子有1万多粉丝?他对儿子说:“……希望你可以保持下去,加油哦!”
爸爸这样说让团子很意外,后来,爸爸对团子说,“做了那么多视频,至少花几十个小时,希望能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业上,但你如果真心喜欢,也可以合理安排好时间。”
这样一个有强迫症的孩子,能够如此健康成长,并且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跟他爸爸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父母虽然很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但这绝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按照父母的节奏来安排,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空间和弹性,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探索。
团子说,老爸有一句话让他受益匪浅,就是“我们可以不比别人优秀,但一定要比昨天的自己优秀,哪怕进步只有一点点。”妈妈则是一直鼓励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也会告诉他底线是什么。
当团子被问到:如果一个孩子有比较多的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他是不是会自己去发展?
团子的回答太棒了:“ 光有时间不行,关键要有目标。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用“威逼利诱”或者“等价交换”的方式让孩子读书,但孩子大了以后,自己就会毫无限制地放纵,以前刷抖音几十分钟,现在可以刷整晚上。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瓶子,被扎了很多洞,水到处乱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个目标是要他们自己建立起来的,否则完成了高考的目标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这个高中生价值观很正,一个孩子会爱自己,一个孩子会希望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这是不用怀疑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好。但是很多家长会觉得“我如果不管他,他就会一直玩下去”,这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把生活交还给他,你总是对他玩手机、看手机这件事极其敏感。孩子很有可能在按照他的计划看手机,或者在慢慢地学会控制玩手机,但是很多家长希望“今天我信任你了,明天你就必须变好”,这怎么可能呢?人的变化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信任和支持,那他永远都会让家长失望。
一个家长有没有胆识接受孩子“不务正业”?孩子在玩B站,在做UP主,这个经历很有可能未来对他有所帮助。未来我们的孩子从事的工作,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父母得有胆量,得能够相信孩子是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的。如果父母因为小红书、B站的事跟孩子吵架、封账号,不允许他做这些,很有可能连学业也一块儿毁掉了,因为家长把主动权从孩子手里夺走,变成家长掌控了。
团子的爸妈值得每位家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