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未停止,人生不可预知。我没有办法去操纵明天怎样发展,但是总喜欢在情绪充沛且无处安放的时候和”昨天“挥挥手,像是在打招呼,也像是在告别。就是这些百无聊赖的瞬间,偶尔也会有意义无处躲藏的感觉。我并非一个愿意主动求变的人,事实上我更想求稳,但我的三十年人生还是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我意想不到的变化, 尤其发生在工作这四年,我人生“拐点”的聚集之处。在这个拐点处,如若没有她,我也许还是会向某个方向拐去,可能是直线前行,或许还是原地打转。没有比”现在“更好的选择,已经发生的就是最好的结果。她,让”润物细无声“在我的人生里具像化。
「她说:你是一株文竹。」
记于成为她徒弟的那个官宣时刻。我说:会继续向您学习,永远对教育充满热情。这是当时我脑袋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热情,真的就是她教育之路的花名吧!虽然常常是严肃的模样,但是一开口又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每一次靠近她,都会比上一次更多一些地感受到她身上独有的浪漫。本来,“情怀”这个词有点像是一个用来点缀文字的工具而已,但是在她这里,情怀就是她的品格和气质。
没记错的话,是因为她写了一篇关于人的“植物性”的文章,我斗胆问了我像什么植物?她说“我是一株文竹。”希望自己真的能够如文竹一般拥有高尚的情义,纯洁的心,对人对己都如此。
这是她对我的评价,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
「她说:每个学生都感觉像是最受老师喜爱的那个。」
记于某学期第一次全体教师开工大会。每一次这样的大会我都会期待她这一次会分享什么。虽然师培的活动有时会让我觉得有压力,但是每次都能从她所谓夹带私货的分享中有些许灵感和收获,比如坚持用文字记录的动力、和学生的相处之道、和家长的交流方法、和同事的努力方向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关于专业能力提升的思考。她总是能用严肃又略带幽默的方式给大家传递会议精神。
在那次分享中,她提到有句话让她反复品读和回味,其实我看到这句话时心里也有一丝波澜。
“在一个卓越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感觉像是最受老师喜爱的那个。”
喜爱学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儿,我喜欢我的学生,但是我的学生们都感受到我的喜爱了吗?或者说只是我以为我喜爱他们,当时我就突然在想我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无意识的区别对待?但我可以保证我对他们的态度绝无区别一说。主观的以为和客观的感受很多时候并没有存在于一条线上,这需要我去找到那个可以实现双向奔赴的交点。
「她说:试试吧。」
记于2024年普通的某天。收到来自她转发的一个活动,在没有打开仔细阅读前,我心里就默认了这该也是一次“同行”邀请,有一丝期待也有一丝忐忑,期待的是应该是一场有趣的活动,忐忑的是我是否能成功同行。闲时便打开来研究了一番,看完后脑袋里只留下“坚持七年”这个“天方夜谭”,我表达了我不确定是否能坚持下来的犹豫,但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她说“试试吧!”。这样的不犹豫更多的是对引路人的信任和钦佩,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份小乐趣。
七年呀,单看这个数字就觉得还有很远很远,奇怪的是,给这七年下达一项每周一篇文章的任务后,七年好像变短了。因为我一定会想着,这一周我要写什么?我要写多久?今天才周一,还有时间;今天周三了,也还不着急;今天周五了,快到时间了;今天周日了,该交作业了……让时间变快的方法可以是毫不费力的睡觉,但是让时间变快的同时还能留下痕迹的方法呢?是反本能的。而这个反本能的事儿,我似乎也正在做,所以接受这个挑战的时候多多少少也还是有点点信心的,“似乎”是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反本能。不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又鼓励着我,假如三年前我没有开始“写”这件事儿,如今的我还会收到这样的邀请吗?不会。所以,不是时间偏袒了我。
无论我们怎么过,时间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但是我们可以做偏袒自己的事儿。试试就试试!
「她说:在洱海边做什么都浪漫!」
记于她的新书发布会的夜晚。那是个暑假,我的大理之行计划制定在前,不过还是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她的新书发布会,作为嘉宾是我的荣幸。虽然她说“出去玩还给你安排工作。”但是这一次特别的体验。我真的只能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在洱海边工作了一晚上,我在工作时偶遇了许久未见的烟花,我在洱海边蹲了一个多小时的日出。是的,如她所说“在洱海边做什么都浪漫!”
也是这一次洱海边的工作之夜,我开始喜欢在工作时制造一些会让我感觉到惬意的小氛围,忙里偷闲也好,苦中作乐也罢,于我而言,那也是一种浪漫。
「她说:有的事就得藏着掖着。」
记于上述新书——《分享,为师生成长赋能》的一次读后感。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忍不住马上和她分享我的感受,我说“看到这一段突然很感动,天呐!深有同感,有的事就得藏着掖着,因为时候未到。”有所隐瞒有时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她真的太细腻了。我有时候好想给学生讲道理,但是同时我又知道可能讲了也白讲,没有这个年龄会经历的过程,很难真的体会到我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一段文字出现在第三篇章“德能润泽”的一篇文章中,文章名为《分享,孩子眼里的随机事件》,初见此题目,你会联想到什么教学内容呢?肤浅的我想到的是这样的课堂画面,孩子们在课堂上通过翻阅教材内容总结或者是自己想象有哪些随机事件,然后开始分享交流,我设想的课堂只有数学味,并且想想都有点食之无味。但作者的想法不仅让这节课有了生活的味道、真实的味道和童真的味道,也让我对“数学作业”有了新的灵感,原来还可以这样布置作业,题目如下:想一想,问一问,填一填,什么事情一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作业在课堂上不能完成吗?为什么要让孩子在家里完成呢?我想,这是作者追求至真的一点体现吧。孩子们的回答十分有趣,从儿童的视角去解读一定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会发现许多成年人未必能感知的乐趣,当然也有会令人深思的内容,总之,去读、去品、才能真的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