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一)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肯吃亏,印象中没跟谁红过脸。

父亲行六,亲兄妹十人,都留有后代,这个家族可谓人丁兴旺。

留守在老家只有父亲还有一个叔叔。父亲老实本分,会几样手艺,会弹棉花,会杀猪,还会拉二胡,人长得也师气,因此人缘还不错,只是一向身体不太好。叔叔年轻时就不太安分,脾气坏,人长得也健壮,一言不合,就要操家伙跟人干仗,邻人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原来有一位婶婶忍受不了这样的坏脾气,跑了,后面又接了一位婶婶,也是半路出家,能忍耐能受气,生有一儿一女。

其他伯叔姑都散落在外地,奶奶自然留在老家。打我有记忆,奶奶就已是卧床不起,吃喝拉撤都赖母亲一人负责。母亲照料不能自理的奶奶有六、七年之久,从无丝毫怨言。奶奶直到去世前都没得褥疮,放在今天,已是不可想象。奶奶临终前对母亲说过一句话,我死之后一定会保佑你。这就是母亲辛劳付出获得的全部回报。当然间接的回报也一定是有的,母亲的好名声因此也传遍十里八乡,父亲一房,伯叔姑及侄男侄女每每提及母亲,自是恭敬有加。

母亲与邻居关系和睦,啊怕最不讲理的人,也不会与母亲撕破脸。母亲从不搬弄事非,话人短长,万不得已,也尽扬人善,引喻作比,什么山上无直树,十指有短长,意思大概劝人不要求全责备。

近些年,每逢假日回家陪母亲,都会看到村里上年纪的人来老屋坐坐,跟母亲说说话。

很多年前,记得邻居家一位八十几岁老人,来到老屋前,跟母亲说:“六婶,我以后死了,投胎做一条狗给你家看门”。估计那时我年龄还不大,不明就里,但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那位邻人老夫妇都很长寿,但生活极为困难,一年只有四百斤稻谷作为口粮,其他收入几乎为零,长年不见荤腥,还经常断炊。印象中,秋冬时节,老人总是背一筐一耙到山边上,弄点柴火,在挖过红薯的地里淘点剩下的红薯,那时还曾羡慕老爷子本事大,现在想来怕是无奈之举吧。母亲知道老夫妇生活艰苦,经常偷偷接济,不让外人知道,尤其不能让老人媳妇知道,但凡家里办喜事,做大事,总是盛上一大碗鱼肉之类荤菜悄悄送到老人屋里头,而每每老人都感动得流泪。大概老人想来无以回报,才开上空头支票,发下大愿。

如今回头看来,母亲的晚年,没有遭什么罪,这大概是她老人家用一生为自己攒下的福报。她老人家的福报也绵延到她的子孙了吧!这些年小大悉平安也!是为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近日闲来无事,翻起儿子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写自己母亲的文章让我感触颇深,朱德以他朴实平和的语言笔写出母亲各种优...
    东林有水阅读 255评论 0 0
  • 上周四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婶娘要到城里做白内障手术,母亲也在电话中说:“你平时在就待他们不错,关键时刻不要留人...
    心影流光阅读 630评论 0 2
  • 母亲的命很苦。当她还不曾记清外婆的模样的时候,一场忽如其来的病魔就无情地夺去了外婆的生命。当母亲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
    安静林阅读 1,093评论 17 29
  • 第十章 洪水来了 一晃两年过去,小花也长大了,她一步也离不开奶奶。早上天微微亮奶奶就赶着牛端着斗去推磨了,小花醒了...
    燕子_2434阅读 682评论 0 1
  • 22年前的5.9号母亲节,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邵云环等三位工作人员不幸牺牲。11号,报纸上报道了这一消息,...
    7未末阅读 21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