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尴尬的一代,没有七零后甚至以前人的简单与坚持,也没有九零后的洒脱与不羁。在物质生活上,这代人大多数都差不多,条件比之前的人好点,但没有后来人的相对优越。
学费高,补贴少,同学多,但竞争压力也大。经济快速发展,人分裂得快,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也高,仿佛没有遇到什么好事。只是见多了悲欢离合,见多了诸多令人心痛的东西。
今天,听村里人说起一位发小的近况,令我沉默了许久。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这家人变成了如此情形,走到了如此田地。
人们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是啊,万事皆有因果,一切都不会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而溺爱是一把刀,一把杀人诛心的刀。
01
阿刚,曾经是我最好的发小。好到什么程度呢?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玩。为了学习上的第一名而互为竞争对手,互相“研制”只属于我们的美味……
这一切的美好,不知他还有没有印象。
小时候的他,讨人喜欢,性格开朗,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心地善良,做事总是想着别人,关键是学习成绩也好,在母亲眼里他是个好孩子,被树立成我学习的榜样。
那时,他家的经济条件很好,在这个小山村可以称得上“传奇”。他的父母也是普通农民,和我们其他人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他有一位很厉害的伯父,是国营企业的领导。
那是阿刚的奶奶还健在,在我的记忆中她老人家慈眉善目,穿着那种盘纽扣的大襟衣服,很是干净,让人显得很是精神。最重要的是她对我们这帮小孩都很和蔼,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会分给我们一点。
他的大伯是位孝子,对老人家的生活很是照顾,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一到冬天,天气转冷,老人家想吃橘子,他托人从南方往来运,一次就拉来一车。考虑到老人家怕冷,他便从华亭县拉来一车煤……
阿刚的父亲抱怨没有柴烧,煤很难点着,他便拉来一车松木板,整整齐齐,四方四正。过年前,那种一百斤装的油桶,装满植物油、动物油拉,一次拉来几桶。
那时候,不要说橘子,就是苹果我们都没吃过几个。每当拉货的车一到学校门口,阿刚和父亲套上车,兴高采烈的去转运货物。
我们这帮小孩也十分高兴,跟在后面又蹦又跳,因为我们知道又能吃到好东西了。
02
至于生活用度,也是不用说的,而他们唯一的收入只能是种地的收入,其他的一切支出都由大伯一手包办,他们一家生活的无忧无虑。
大伯也想过让他们致富的门路,那就是加工苕帚。让阿刚的父亲只负责加工,而原料由大伯花钱购置,销路也不用操心,他一手包办。
可阿才叔嫌麻烦,一共加工了一车便放弃了。
后来,无所事事的的阿才叔,也就是阿刚的父亲,准备竞选村长,为人热心和善的他赢得村民一致支持,高票当选。
虽然这件事被大伯激烈反对,可阿才叔想要过受人“ 尊敬”的生活,虽然他在物质上已经达到了其他村民很难超越的高度,可是他总觉得自己还缺点什么。
在农村就是如此,村干部报酬低但是社会地位高,红白喜事都要请他们当总管,坐席的时候那也是坐上席的。很多人看重的就是这种感觉。
那年,阿刚和我都在上小学。
之后的故事没有大的变化,直到我们上了初中。
初中的学业繁忙了许多,阿刚平时也比较贪玩,一下子学业便跟不上了。而阿才叔是个老好人,平日里总是满脸堆笑,甚至和两个儿子也亲如兄弟。再加上经济条件好,他仿佛对学习改变命运这一村民普遍的认识,没有太大的认同。
从思想深处,他可能并没有那个意识,那便是孩子的读书好坏关系着孩子将来的发展,这在农村很是重要,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这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阿才叔对阿刚成绩的下滑不以为然,凡是阿刚提出的要求他都会尽力满足。甚至是不谈条件的纵容。
慢慢地阿刚开始逃课,有时几天也见不上几次。这时有些乡亲想要提醒一下阿才叔,可贵为村长的他不以为然。
他甚至认为阿刚如此,正是体现他的灵活,他超于同龄人的优秀,朋友遍布天下,这才是男孩子该有的品质。
上学不重要,阿刚学不好还有大伯,大伯什么事都能办成。这也可能是阿才叔不以为然的最大依仗吧。
就这样,阿刚没有考上高中,大伯花钱让他上了一所职业高中。
从此我们的交集越来越少。
03
记得那年我大学毕业,等待上班,我再次见到了阿刚。
只见这时的阿刚身材还是那么矮小,可是头发却留得很长,前面的三缕头发甚至是不同的三种颜色。
好多年不见面,我们交谈甚欢。从交谈中我得知阿刚职高没上两年就辍了学,后来他去省城发展,大伯也已退休,他用自己在省城的最后关系,给阿刚寻了一个医药公司的工作。
可他总是感觉自己赚的钱比别人少,时间不长便辞了职,后来浪迹于大小酒吧。浑浑噩噩度日,几年下来,最终一事无成。
我们两个无所事事的人,没事一起逛逛街。有一次阿刚给我打电话显得很焦急:“兄弟,我遇到点难事,和一小伙发生了点口角,我一气之下把他打了,他的家人让我赔偿医药费,不然就报警了……报警了我就完了。”
我安慰他说:“不要着急,我们想想办法,不然先告诉叔叔和阿姨,让他们也想想办法吧!”
“我想问你先借一点。”可是我一个刚毕业的穷学生,也没有什么积蓄,最终向在省城修车的一个朋友借了两千元,朋友听到我急用立即停下手头上的活,给我卡上打上了钱。
第二天,他陪我到县城去取钱。一路上他很高兴,和我说了一路的话。我问他叔叔阿姨知道了吗,他肯定的告诉我阿姨知道了,并且已经提前去了县城,等把事情解决了她便亲自给我还钱。
当时的我涉世未深,也未多想什么,便将钱交给了他,可是这件事情就此没了下文。
04
后来,我上了班听说他去了新疆,从此我便联系不到他了。
直到某天的下午,一位邻居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阿才叔跑了……不知所踪。
“ 阿才叔为什么会跑?!他不是村长吗,怎么舍得干了那么多年。”
“他借了村民的钱,估计有四十多万呢,村东头的阿云准备娶媳妇盖房的钱,都被阿才叔借走了……还有赵四爷……李阿嫂……最后还不出钱,便连夜出村,已经几年没过家了!”
“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听说阿刚做钢材生意亏了,后来又开酒吧也亏了,阿才叔说阿刚朋友多路子野,肯定能东山再起,所以亏一次给一次,最终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就找乡亲借!要债的都把大门堵了!”
……
阿才叔当年是何等风光,想不到现在生活过成了这样,让人心痛。
又过了几年,我再次遇到邻居,我再次问起阿才叔一家的境况。
“阿刚从外地回来了,听说在吸那个,有好多乡亲看见他被警察叫到村委会问话,警察还给他录了视频……”
“花阿姨,就是阿刚的妈妈,她可是大家闺秀,庄稼都不会种,她这些年一个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阿刚给自己又找了一个爸爸,说是他们都不在平日里帮助照顾他的母亲!”
……
“那人就是村西头的五保户,阿山叔,虽然年纪大了些,可是身体却好的很,这些年帮花姨干农活,他积蓄也多,帮阿刚家还欠债呢。他还和村里人说,阿刚对他可亲了,说在阿刚眼里自己比阿才叔还亲,还要给自己养老送终……”
“我……”
听了这些我尽然无言以对,心里翻江倒海一般。
想来,花姨在我记忆力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美丽,他是我心目中标准的贤妻良母。她自幼家里富实,不做女红,不务庄稼。嫁给阿才叔后也从不出门,地里的活也不用她做。
他一个女人,如今要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屈辱……窘迫,着实不易。有时还要面对阿刚的谩骂。
阿刚每次回家,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每天还要抽一包烟。要去外面逍遥,没有车费,便赶着母亲全村去借钱……可如今谁敢借钱给她。
05
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不该承受这些……
可她依然坚强地活着,为了还债拼命的种地。她如今能够学会的赚钱门路只有这个了。
我也知道阿才叔也是躲在外面打工还债,可是他年纪大了,没有多少人愿意要他,找的工作也是报酬很低的那种。阿刚在外面借的钱更多,要债公司的全国各地都有,隔三差五便到家里去要债……
这是在催命,催两位老人的命,他们可能也知道,靠他们两个,那巨额的欠款这辈子可能都还不清了。可他们仍在坚持。
我经常在想,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家变成了这样?或许是溺爱吧,是阿才叔对爱子无条件的爱,这种爱甚至不能说是爱,这是一种毒药,让人肝肠寸断。
阿才叔的爱甚至没有节制,没有原则。
这样好吗?
记忆中的阿才叔是无私的,那年父亲不在,妹妹摔坏了腿,不医治可能会落下残废。可是大雪封了山,没有外出的车,母亲一筹莫展,是阿才叔一个人背着妹妹,走了几十里路将她的腿接好。
这就是阿才叔,作为一个朋友、一个人,他是伟大的,合格的,甚至是无私的。作为一个父亲,他毫无节制的爱及对未来的错误判断,却害了自己与家人,让人心痛不已。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愿阿才叔,花阿姨早日脱离苦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