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7 大师永远喜欢当下的境遇。当你总是喜欢正在发生的事情,你也将会达到大师的技能节。
要有目标,但别有期待,当然也别有要求。别痴迷于得到特定的结果。甚至别喜欢任何结果。将你的痴迷升华为喜好,将你的喜好升华为接受。
这是通往和平之路。这是达到大师境界的途径。
有个伟大的导师和作家叫做肯.凯斯,他曾在那本叫做《高级意识手册》的杰作中谈到这个观点。
生活的秘密不是拥有一切你想要的东西,而是想要一切你拥有的东西。
倒霉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碰巧发生也是不存在的,宇宙间没有偶然,神从不犯错。
也就是说,一切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完美的。
当它们看上去不完美时,那就更是如此。那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提醒你有些重要的东西正在等待你忆起。
你是说我们应该为各种悲惨遭遇而心怀感激咯?
感恩是见效最快的灵丹妙药。
P110 要热爱你的敌人,要拥抱生活里的每个时刻和每种境况,把它们当做珍宝,当做完美的造物主送给你的完美礼物。
我会这么说。。。要追求后果和结局,但别需要它们。
P111如果需要某个特定的结果才会快乐,那就是痴迷。如果只是渴望某个特定的结果,那就是喜好。如果无所谓喜好,那就是接受。如果你能接受一切,你就达到了大师的境界。
P112 生活的目标是不断地重新创造你的自我,以便最完美地实现你对自己曾有过的最远大期许。
P113在身体的层面,你认为你要的是某种特定的结果,但在灵魂的层面,你要的是另外中。
P114 经验的三个层次:超意识、意识和次意识。
P114-115 (次意识中)你不清楚你选择了生活中哪些部分来予以自动创造,你可能会把你自己想象成生活的“后果”,而不是原因。你甚至可能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因此,清楚你的选择忽略了那些东西是很重要的。
超意识、意识和次意识三个层次的目标同时保持一致的时候,这种三合一的意识可以被成为顶级意识。。。它是完全整合的意识。
P117 这个过程中没有谴责。其实你谴责某样东西,就是让它保持不变。
我们不需要别的东西,只需要此时此刻拥有的东西和经验,便能够进化。
P118无需特定的结果能够让你的次意识不再纠缠于你为何不能拥有某个特定结果,从而为得到某个你有意识地想要的结果开辟了道路。
你对你的真实身份,以及你能够获得的身份、能够做到的事情,能够拥有的东西有着许多负面、自灭志气和自我否定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在次意识层次上得到的,同样道理,它们也能在次意识层面上消失。
P119实际上我根本没有创造什么结果,我只是意识到它们已经存在。一切都已经被创造,我正在经验的结果,是我根据我的理解和领悟而选择的。(最后这句话包含了关于时间的真相)
宇宙唯有一个时刻,那就是永恒的此刻。
P121 生活的过程是自在的。我无需信任,只需认识。
P125你们必须改进你们的教育系统,在学校里重新唤起求知欲和学习的快乐。我提过一些非凡的建议,教你们怎么做,就在《与神对话.第二卷》里。
P126放任孩子每周花20小时看电视,再花20小时玩电子游戏。。。
谁说的,那样孩子学到的东西可多啦。他们将会学到如何追求即时的满足,如何期待所有生活问题会在二十八分半钟内自行解决,如何在无法立刻化解难题时用暴力来发泄他们的挫败感。
娱乐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则认为,年轻人的暴力行为不能归咎于电视、电影和视频光盘,哪怕它们之中有些是很血腥。
【我】不太理解。放任孩子去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
P128你们其实知道如何解决它。你们只是不愿意去解决。
首先,请花更多时间陪你们的孩子。别从他们十一岁起就不闻不问。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参与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的老师聊天。和他们的朋友交朋友。以身作则地影响他们。真正地进入他们的生活。别让他们从你们身边溜走
其次,要在他们的生活中立场鲜明地反对暴力,以及各种血腥的角色形象。影像确实有教导作用。实际上,和文字相比,影像的教导生效更快,影响更深。
催促那些负责重述你们的文化故事的人(电影制片人、电视节目制作者、电子游戏生产商和其他影像产品—包括漫画书和游戏卡——制造商)创造新的文化故事,灌输新的伦理—非暴力的伦理。
第三,竭尽你们的所能,别让儿童和青少年接触各种暴力的器械和暴力的工具。不要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让暴力从你们的生活中消失。你们是孩子最大的榜样。如果他们看到你们使用暴力,他们就会使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