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中国的家庭教育很多时候从小长辈就教育我们,做一个善良的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
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善这样的一种道德选择,但是真正从善心做成善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常说"好心办坏事",并不能说这个人不善良,但有一颗善心却没有一个好的举动的话,做起来也很难。
在《曾国藩家书》中,看看曾国藩借钱还钱中是怎么去做的。
我们都认为曾国藩这么大的一个官职,还需要借钱么?
在清朝时候,做官都是很不容易的,他们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这个入职的职位,还有需要花一大笔钱从这个外地到北京就职。
那么这一路的交通、路费、食宿都需要自己去筹钱,这时候的政府是不给你发任何俸禄的。
进了京还需要置办房产或租或买,还要置办家里常用的,又是一笔开销。
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叫京漂,也是北漂。
这时候就需要和家里人、亲戚朋友借钱来维持。
等到第二年,开始有俸禄了,就可以给曾借过钱的人还钱。
那曾国藩在还钱的时候,还有个举动,让人很不理解。
还债的同时,他还向外借钱,很多人你都不理解,你都欠了那么都外债了,怎么还借钱出去呢?
曾国藩就在家中写给弟弟们,谈自己借钱、还钱是一个修身的原因。
他解释了为什么在自己欠债的未还清的过程中,还要借钱粗出去。
考虑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叫做事不可尽全的原则。
"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
就是讲,如果旧债都还清了,就是把事情做尽了,有种恩断义绝的意思。
如果还欠着你钱,并且每次都还一点,既有还钱的诚意,还因为有钱欠着,有一种恩情在。
这时候往往欠钱的人也不会去催款,维系的是恩情。
原则二,没有还你那个部分,借了出去,就是将钱用到了更为关键的地方。
比如族里更为贫困的人,那些老人,他们年事已高,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这等于把本应还你的钱又做了一件好事。
曾国藩借钱还钱,把钱用在刀刃上,就表达了一种"待人以善"的处世之道。
因为借钱还钱不是特别紧要的事,它背后是一个情感的表达,是如何去善良地做人这样的一个行为的方式,一个行为的方法。
所以,把钱用在这个刀刃之上就是曾国藩借钱和还钱之所以这样去做的一个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