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功这个概念变得流行了起来。学业要成功,事业要成功,凡事都要讲究一个“成功”。
可是成功这个概念还是很抽象,到底什么样才算成功?
于是,各类媒体开始鼓吹成功模式,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稳定工作、心灵契合情绪稳定的伴侣、学区房、好车名表等等概念随之而来,现在更有甚者开始提出财富自由,即不工作,不劳动,可以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这些所谓成功的概念太美好。
可惜理想描绘的越美好,和现实差距就越大,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焦虑,成了当代年轻人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
有人说到,有了理想,就可以催人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社会发展都有意义,这样难道不好吗?
这句话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年轻人为了理想努力奋斗,最终摘取胜利果实,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一件多么振奋的事情。
可是这句话有个前提,那就是,所谓的理想和成功,是每个年轻人真正想要的吗?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考得上名牌大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跳槽升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创业成功。
那么,无法达到所谓的成功的标准,真的就要伴随着焦虑度过一生吗?
我看未必。
年轻人,首先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内心最想要什么。
是环游世界,就要忍受风餐露宿的辛苦;是升官发财,就要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是相夫教子,就要接受柴米油盐的琐碎;是工作稳定,就要接受普通工作的平凡;搞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就接受了要承受的代价。
其次,目标不是唯一追求,过程才是。
目标是一个指引,但更重要的是过程。立足当下,每一天对我们而言都是崭新的一天,如果只盯着目标,我们则无法感受当下。真正在目标实现的那天,暮然回首,才发现时光已逝,为时已晚。或许到那时,目标是否实现已不再重要。
最后,英文里的现在present一词也有礼物之意,如果我们把每一天都当成命运馈赠的礼物,或许目标这个概念已经无足轻重,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所以,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把今天过好,把每一个今天过好,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