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支持
(1)人工循环(Circulation):检查有无大动脉搏动,方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轻触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表明心跳已停止。
建立人工循环时通常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另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掌根与胸骨长轴重叠,然后将定位之手放下,将掌根重叠于另一手背上,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地猛压。
2)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6cm,下压和放松时间为1∶1。判断心脏按压是否有效的主要方法是触颈动脉搏动。
(2)气道通畅(Airway):开放气道、清除病人口、鼻、咽腔异物。
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包括舌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由于舌附于下颌,若将下颌向上抬,并向前移,舌将离开咽喉部,气道即可开放。打通气道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仰头举颌(颏)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但要注意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托颌法:如有颈部损伤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较安全。具体方法为用双手置于患者头部两侧下颌角,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用力向前上托起下颌,并使头向后仰。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贴近患者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其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气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为呼吸停止。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大多数呼吸或心跳骤停患者均无呼吸或呼吸异常,不规则呼吸。若判断为无呼吸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在不能确定通气是否异常时,也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是单人心肺复苏还是双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30:2。实施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开始胸外按压。
(3)人工呼吸(Breathing)
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2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观察胸部起伏是判断人工呼吸是否有效的主要方法。但过度通气可能有害,应避免。
1)口对口人工呼吸:快捷有效。具体方法:将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的拇指将病人口部掰开,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口贴近病人的嘴,将病人口部完全包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胸部抬起。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地抬起头部,眼视病人胸部并吸入新鲜空气,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通气频率为10~12次/min。
2)口对鼻人工呼吸:有些情况下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等。具体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病人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下颌,并使口部闭住,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口包住患者的鼻部,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气。
3)呼吸囊(简易呼吸器)应用:在未能进行气管插管时,面罩紧扣口鼻部,EC手法固定,每次可压入500~600ml潮气量,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抢救者完成5个30:2的按压/通气周期后,再评价呼吸循环体征,如仍无呼吸循环征象,继续心肺复苏,如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应将病人置于恢复体位。
现场应有第二抢救者或更多的抢救人员轮换操作,以保证有效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