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意识的将数学史融入到课堂中,是最近几年,因为看了蔡宏圣老师的一本书《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后来我也知道了汪晓勤教授也在带领团队研究HPM领域的研究,所以在教学中开始关注这一块的内容。也在自己的课堂中开始渗透数学史,以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应该抛开概念的意义只教定义,或者围绕着概念的定义组织判断概念的多方面的意义。而要创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数学史的视野为我们的教学开启了新的灵感、给出了新的启示,特别在当下的“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今天,历史的视野能够让我们更清楚的把握住数学课程的独到价值,从而科学运用这一独一无二的力量去凸显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就加入了数学史,在课程的开始加入了人类在尺子还没有发明之前是如何进行测量物体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标准的不统一经常造成一些困扰。此时我就加入了这个故事:
英国商人因没有统一的“尺子”,在市场交易中经常发生纠纷。一次一胖一瘦的两位大臣,各自用自己的腰围作标准,测量同一块布的长度。瘦子说有“十围”,胖子说有“七围”。于是两个人争执不下,变闹到皇帝查里曼那里,让皇帝进行裁决。查里曼大帝也束手无策,又急又气,便脚一伸,腿一蹬,晕过去了。这时一个聪明的大臣以为皇帝伸出脚来最为“尺子”,于是便急急忙忙地用皇帝的脚作为“尺子”来量取这块布的长度。当皇帝醒来后得知大臣用他的一只脚作为“尺子”来量取长度,平息了一场风波后,于是便正式宣布用他的脚的长度作为一“英尺”所以至今英语中的“英尺”与脚仍然实用同一个单词。
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又加入了乘号的发明的数学故事,通过数学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们从内心里认识到乘法和之前所学的加法有联系,只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让同学们在数学文化中知道,乘号和加法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讲完故事之后,也可以就此展开,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试着说一说他们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来进行知识总结
数学不是冰冷的,而是有着“火热”的温度,它的温度就是通过数学文化来体现的。儿童学过的数学知识也许会渐渐淡忘,但数学的文化精神可以一直在其心灵深处脉脉流淌,并以看不见的力量滋润着他们人生的成长。
比如:在二年级讲过钱币的认识以后,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钱币背后的秘密”和这一任务让孩子们在认识钱币的基础上去认识钱币背后的“风景”,这个任务不但让孩子们知道了每一种面额钱币背后文化,拓宽了知识面。
“钱币的历史”的的任务,孩子们去收集资料,了解货币的前世今生,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收获到了钱币背后的文化知识,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