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听窗外鞭炮连声,各家的烟花在夜空中争先恐后且相互媲美的渲染着热闹的除夕,满目绚烂,甚是温柔。
每当想家的时候,便不由地细数着日历的时间,仔细端祥上面标明的节日,看看距离过年还有多少日子,因为好像只有过年回家是不需要理由的,旁人只会问候:“你回来了呀”。可是每当期盼的日子临近了,才会让人察觉白驹过隙,才知道自己又浪费了一年光阴……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一段话: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一年中,会遇上好多人,比如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中途相识的人;一起嬉笑的人。但真正成为朋友的屈指可数。如果真的要细想从身边离开的人,脑海里浮现出好多回忆,有的很舍不得,但是也慢慢地甚至毫无声息的没有了交集,有的分散可能是看清了彼此不是一路人,对两个人都是好事情。然而对于分别我们向来都是心怀失落地尊重各自的选择,所以尽量多去看还在周围的人,多把握一些彼此停留的时间。
特别想对那些一起走过一段路的朋友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本就浅薄,一不留神就会走散,但无论怎样,想起那些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我还是会觉得当初很高兴认识你。”
想对留在身边的人说:“那些你觉得无趣的小事,却能慢慢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比如秒回的信息,比如主动分享自己的日常,比如情绪的宣泄,只有通过这些轻描淡写的小细节,才会在漫长岁月里产生被需要的笃定感,然后在灯火阑珊处各自照亮。”
《绿皮书》里有句台词:“这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恰巧我们成为了朋友,这不是缘份,只仅仅是我们本就应该是朋友。”
和小姑家一起过年这个习惯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年头,很热闹。六年级的小表弟很瘦小,很腼腆,满脸童稚。跟小朋友聊天很舒适,他回答的话是天真无邪的,我发现了他的表情透露出一丝被我盘问的无奈,我选择放过了他。蓦然回首,我在这个年纪是怎样的,好像也是这种腼腆,甚至是胆小。每每看到他(她)们,就会觉得童年无限好,青春无恙。时间在流逝,我们在长大,于是时间和我们就恰到好处的结伴而行了,如师在侧,如友在临。
每日都有无数颗星星升起落下。有些星星闪耀许久,久久不落,然后有些星星转瞬即逝或模糊不见,甚至有些星星没能一闪,便已没落,希望我们永远闪闪发亮,不止闪耀自己,还要闪耀更多人。
《外婆的道歉信》里有句话:“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情,永远不听话;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