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而读书
前几天和孩儿们聊到一个话题:我们为何而读书。女儿说:“我写作业读书,都是为了不被老师批评呀!”女儿总是直线思维。小二说:“读书是为了补缝,补脑袋里的缝,这样就会变聪明。”小二的脑回路够绝的。读书是为了补脑袋的缝,细品,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虽然他知道自己要去学校“补缝”,但每天入园难还挺令人头疼的。每天早晨,幼儿园唯一的一个男老师:斑马老师,就会站在校门口,好像专门等待小二的到来一样,我把小二牵到斑马老师身边,就转身离开,然后斑马老师就连拖带拽的把小二拉进幼儿园。他每天都不愿意去上学,有时候甚至哭闹。可是据我了解他在幼儿园有自己的好友,玩得也开心;幼儿园伙食也好,吃喝得挺欢乐,周二吃了最喜欢的鸡腿,周四吃了好吃的鹅肉,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和我分享幼儿园里发生的事。今早送他上学时,为了安抚他的情绪,让他好好地入园,给他讲述了外公外婆小时候的故事,他听得似懂非懂。
外公小时候也不爱上学,好玩,经常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去河里摸鱼捉虾,为了逃避上学的烦恼,他的同伴还会把书包埋在河边的沙堆里。刚上初中那会儿,家里穷、外公干脆把木头箱子扛回家,主动放弃上学的机会,后来便去了小煤窑上班,再后来成家了,生了三个小孩,生活所迫,三班倒的班,外公一个人上两班。去小煤窑当矿工,就是整天整夜在离地面100米的地方,那是一个比30层房子还深得地方,黑暗、潮湿、阴冷。可是外公因为少不更事,没有文化知识,只能做苦力活。后来外公年纪大了,落下病痛:类风湿、尘肺病,呼吸不畅、咳嗽不止、行动不便,看着都怪可怜的。
外公的最小的弟弟当时一直读到高中,高考落榜后没复读,跟着外公一起下煤窑,然后娶媳妇成家。或许农村人觉得小孩只有成家了才算是独立了,才真的完成了做父母的职责。当时村里有文化的老教师让外公的弟弟到村小当民办老师,家人嫌工资低,没去成,就一直在当矿工。后来2000年,小煤窑整顿,村里大大小小的煤窑都关停整顿。外公和他弟弟都失业了。后来才发现当了民办教师的都转正了,复读考上大学的同学都有体面工作。而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远见改变生活。很可惜当时外公和他的弟弟没有用知识缝补好脑袋里的缝。
外婆倒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二年级时,二十四节气,倒背如流,在全校大会上通报表扬。不幸的是,外婆的奶奶那时去世了,那时生产队,父母亲要出门挣工分,照顾年幼弟弟妹妹的责任就落在外婆身上。那时外婆才八岁,她的弟弟一岁,每天背着去上学。弟弟哭时,就带着到校园里溜达,或者在老师办公室倒些开水,放点糖,喂给弟弟喝,安抚他。下课回到家还要自己做饭给弟弟妹妹吃,就这样背了一年,实在是累,又因为家里穷,外婆辍学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幸好外婆有个妹妹(就是我的大姨妈)上完了初中,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有初中文凭算是有文化的了,我的大姨妈,会算术、会记账、胆量好,当时就在圩上做生意,现在在市里做生意,生意越做越顺利,生活富足,儿子学医,本硕连读,前途无量。
讲完外公、外婆的故事,我跟小二提议:今天你就背着书包上课,体验外婆背弟弟上课的感觉。他立马说不行,那样会很累的!不知道他有没有理解我讲的故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懂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静待花开,不急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