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bù)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zhī),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和道理,并能时时温习和践行,不也很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与切磋和讲习,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恼怒生气,不也是君子应有的修养吗?”
注:不,后面都是“bù”,四声,不再标注。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hào)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yú)!”
有子说:“一个人能做到孝顺父母,爱敬兄长,却喜欢冒犯长上,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长上,却喜欢造反作乱,这样的情况从来没见过。君子应该致力于根本的确立,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由此而生。孝和悌,应该就是仁道得以推行弘扬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孔子说:“用花言巧语、谄颜媚态取悦他人的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
曾子曰:“吾日三省(shěnɡ)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在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效劳,有没有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守信呢?老师已传授给我的,和我将传授给学生的学问和道理,我自己有没有实习力行呢?”
子曰:“道千乘(shènɡ)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乘兵力的中等国家,为政者对待政事应敬慎勤勉,言行诚信;节制财用,仁爱人民;即使要使用民力,也应安排在农闲之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在外,都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既能博爱广众,又能亲近有仁德之贤者。做到这些如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可去学习文献礼乐及典章制度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对人(尤其对妻子)能敬重其贤德,忽略其美貌;侍奉父母能竭尽自己的心力;为君主(或者国家)服务,临难遇险时能够挺身而出,殒身不恤;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可能谦称自己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子曰:“君子,不重(zhònɡ)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一个君子(应该自重),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应该努力学习,这样就不会固陋迂执;为人处世,应以忠诚信义为主;不要与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紧,但千万不要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为政者若能)谨慎对待父母的丧葬之礼,(又能重视祭礼)适时追念自己的远祖,百姓的德性自然也就归于醇厚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健在,看一个孩子是否孝顺,只须观察其志向。父亲亡故,则要观察其行为。能在三年内不改父亲为人处世之道的,就可以算是孝了。”
今日就带小儿,诵了第一至二节。
怕孩子坚持不下去,把大目标化小,一天两小节。
每天一点论语,我倒是想知道,半步《论语》治天下,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