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读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的第十五章,说实话,下篇读起来有些费劲,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关于中国教育或者中国教育改革的。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老师,或许离我有些远,又或许我还在理解的路上。
承担即成长。12月25日我担任共读《我的教育理想》打卡点评员,在点评其他老师的打卡时,我感觉认真打卡与随意打卡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应付。所以从那以后,我变得认真起来,书再难读都没有关系,哪怕只有一句话触动到我,都是有益的,我相信“开卷有益”。
书中谈到:教育非常强调“学会关心”,要求教育必须教会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人自身及其生存的环境,比如: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事;关心他人;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是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教授的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我们与学生的相处应该从课上到课下。说起课上,我有的时候会“跑题”,所谓的“跑题”就是讲讲故事,可能因为班级的学生不当行为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能因为一个题目情境延伸到对事物的看法。我甚至开始喜欢这样的“跑题”,我发现学生因我而改变。浩宇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在我们上课期间突然隔离的,和奶奶一起隔离在酒店,学习、上课都成了问题。有一天大课间,我打开微信视频和他通话,同学们都围了过来,大声喊着他的名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实话,我几乎是没有听到浩宇说的什么话,但我坚信他能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思念。后来,他回来了,人变了个样子,他时常会告诉我他去过迪士尼,住过很大的房子,有的时候会从教室门口跟到办公室门口,边走边说。有一天他告诉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下棋?我买了好多种棋。”我瞬间被惊讶到了,后来才明白隔离期间,我曾经发给他一张我和女儿下棋的照片。原来老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真的会影响一个学生。更为奇怪的是,班级大课间活动,这里几个,那里几个,都在下棋,乐此不彼。我没有阻止,我在想:这样好吗?留一点时间写写计算题多实在啊!幸亏我没有阻止他们,玉城也曾经和我说过,在学校比上网课好,可以和最好的朋友下棋。我想老师除了教授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文质老师说过,在小学阶段,孩子能记住的往往都是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情感、对他的态度。这可能也是我一直信奉的:关系决定一切。不喜欢老师,怎么能喜欢她教的这门学科呢?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温和而坚定。其实,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各种关系都是如此。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一旦它的意义已经确立,就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当然,别人的看法可能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对自我的认同,或许就是那句“身居陋巷而不改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