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一个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安全、被接纳和受到鼓励,从而更有可能展现出他们的最佳学习状态。
建立良好课堂氛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以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注,从而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教师对学生命令驾驭,学生没有得到平等和尊重,就出现了“学习是我的事,我学不学你管不着”的逆反现象,学习也就成了被动学习,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从听课中看到大部分教师,尤其年轻教师已经开始改革课堂,而有些固执的教师还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使尝试改革的教师也只是让学生讨论,而讨论也是“假讨论”。所以尝试多样化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3、鼓励学生参与和表达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分享观点,即使他们的回答不完全正确。这种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从而更愿意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听课中看到一部分学生开始参与表达,但是仍有部分甚至一半学生不愿不敢表达,原因可能有:或是不会回答,或是没有自信,或是害怕答错被批评嘲笑,如果真是这些原因,说明教师还没有让学生信任出现错误是成长的机会,教师还需要充分鼓励学生高度参与课堂。
4、有效的课堂管理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期望,并确保这些规则得到遵守。同时,教师应采用积极的管理策略,如表扬、鼓励和引导,以减少课堂冲突和不良行为。课堂规则不必多,3到5条即可,但一定是底线性的规则,学生一旦触犯,就要做出一定的处理,当然不能体罚,也不能要学生抄什么作业或规则N遍,处罚要引起学生注意,要对学生发展有效,而不是盲目处罚。我曾经尝试“学习《弟子规》”处罚方式,即犯错的学生朗诵并翻译《弟子规》,写出犯错原因和朗诵感受。在比较好的班级几乎没有人违反课堂纪律,二类三类班级有学生违反纪律,经过一次“处罚”,竟然理解了《弟子规》,这无疑也加深了学生对国学的学习。
对教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