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100天写作训练营,感谢群主安妮的付出和管理,Anya敏敏希望我可以写个总结,提供一点“经验”之谈。
所以,我就来班门弄斧一下,撰写一篇“写作原理”的文章,痛痛快快地“误人子弟”一把。(注意:文章比较长,需要细心阅读。)
1.模仿
世上没有绝对的原创,也没有平白无故的创作,适当的模仿都是必须的。凡是涉及创作、设计的职业,都离不开“模仿”二字。
模仿也算是一种“抄袭”,不是叫你完全复制人家的文字,而是通过“艺术”地复制和创造,从而产生新的东西。
“灵感”这个词语,是个奇妙名词,很多人以为这是众神独一无二的“恩赐”。而我对灵感的理解,就是从庞大的“资料库”,可以是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日记,或者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最原始的材料收集,然后进行深加工而得来的东西。
每个人的“灵感”都跟他的思维习惯有关系,“资料库”就是你灵感的产出地。
“灵感”是非常真实的东西,有输入、存储,才有输出。大家都想有独创的东西,但是创意很多时候都有相类似的地方,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写作都成了一种套路。
大概的过程:资料收集--->计划--->创造--->加工--->输出
我平时都有收集资料的习惯:
我只想告诉你,所谓的灵感不会是凭空出现的东西,都是由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解、再加工创造的过程。我们的大脑记忆的东西都比较有限,你需要提炼自己的材料,所有的输出,都源于你的输入。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管理”。单纯的材料整理不算什么,关键还是你怎么把相关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再创造。
有的人转眼之间就能激发出灵感,有的人想了好几个星期都想不出一个灵感出来。这些人不是读书太少,而是输出有“障碍”。主要是写得太少,如果你过分追求完美,不迈开第一步去写,你就很难再开始进行写下去的决心。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所有的灵感都是由于你的材料随机激发的,如果你要有好的灵感,就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
只有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才可以激活你的思维逻辑,可能这比较悬,还是那句话,多想象,多联想,多做文字的整理工作,把一些材料进行关联思考就有可能激发你的“灵感”。
请记住,天下没有绝对的原创,你需要自己撬开创作的大门。
写作就是通过积累材料,整理模仿、深加工的过程,如果你要创作得更有效率、水准,就要不断地练习,甚至于刻意地练习。
2.写作需要天分?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曾经说过,“写作不能教,修行靠自己。”
现在很多微课、收费的写作训练营,都说教你怎么写作,但是有个错误的观点,进入这些写作训练营,你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文字处理能力,而不是学习“写作”。
“写作”从来不用别人来教,老师也教不会你,这个是完全靠自己领悟的,但是写作的技巧、方法可以借鉴,大脑回路的处理能力完全靠自己。
很多人觉得别人写作能力很强,可能是他生来就有这种天赋,很有这方面的天分。有些观点是对的,但是普通人也可以学会“写作”,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
我们看到别人的所谓“天赋”后面,往往是别人漫长的努力,没有任何的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天赋”只是让你能挨得住漫长的寂寞、枯燥的练习,却依然不改初衷和热情。
再退一步想,你因写作而快乐,没有必要过分在乎你写的文章是否能够进入首页、今日热点或被主编推荐,你要做的只是阅读、收集材料、写作就可以了。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一切交给时间来验证。
写作的目的,永远是呈现自己最好的作品给读者。
当你读的书越多、做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越多,写作的“天赋”这个答案也不需要别人告诉你,你可能早就了然于胸。
3.写作素材三要素
写作除了收集材料、整理读书笔记等,还有你的生活经验、感受和想象力。
很多作家喜欢写自己或者通过虚构的方式写自己,可能这也是一种生活感受的呈现。人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想象力、感受和生活经验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一种“写作”的闭环。
1.生活经验:生活点滴、人际关系、职场中的故事、邻居家的趣事、旅游中遇到的乐事等等,所有的生活经历都是一种经验。
2.感受:每个人对于外界事物、经历的心得体会,这些都因为各自的阅历差异而不同。同一本书,不同的年龄阅读就会有不同的心得感受。
3.想象力:从自己收集的资料、过去的经历、感受,将自身或别人,通过联想重新加工、虚构出新的事物、情景,又可以天马行空地描述不一样的风景。
如果缺乏生活经验,写出来的作品都会相对比较空洞虚无,无法给人一种真实感。但是,这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你可以通过想象力串联起来,还能举一反三,就可以让虚无变逼真。
职场晋升、拜访客户、家事,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所有的感受,都源于你对事情、事物的观察、模拟、理解、体会。写作就是把这些感知、情绪发掘出来,通过文字处理描述给读者知道。
一般来说,最好的素材往往是随身带着笔和纸,当然大家用笔记APP也可以,通过阅读、看电影、沟通等获得的感受,记录下当下的感受,积累成厚实的素材。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逻辑带你从A走到B,想象力则带你云游四方。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写出《哈利波特》的J.K.罗琳,都是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写出畅销的名著。
生活经验是写作的必要素材之一,所以我们可以结交不同的朋友、多阅读好书、旅行、学习新的技能,通过感受和想象力更能够深度加工我们的生活经验,凭实拟虚,举一反三。
4.写作的障碍
很多在简书上写作的人,就算是普通人其实他们并不害怕写作,也知道怎么写作。随便挤出一点文字的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有的。但是他们往往容易犯如何下笔的障碍。
每当开始写一篇文章,很多人会写了几段文字,又随意删一点文字,经常进进退退,一天下来,几乎没有任何进度。
有可能他们已经在大脑有自己的故事脉络、主题思想,“万事开头难”,他们生怕一开始就写差了,导致“创作纠结”,缺乏信心而修修改改,浪费了不少时间。
其实,你可以从自己有把握、有感觉的段落写起。好的开头固然可以吸引读者,但是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被它卡住。开始的时候可以用直白的写法进行简单的直叙,然后再慢慢推敲修改效果更好。
其实不仅仅是“开头”,在创作的时候遇到写得不顺的段落,可以留白跳过,先写下一段,之后再跳过补充完整。
写作的时候,有些人总喜欢一次塞很多“灵感”,这样会导致消化不良。你需要提炼最有代表性的“灵感”,选取最相似、最有代表性的灵感进行创作。
更糟的情况是,因为别人的意见而转换文章的风格,而导致创作误入歧途。用平台写作的公开文章,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就像光与影,有好评就不可避免会带来负评。
写作是一种锻炼,而锻炼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时间锤炼出自己的风格。
你无需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你要做的是修炼自己强大的内心,不要被别人左右你的情绪。
5.思考
阅读与写作,都需伴随着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读与写都是一种学习,而思考则是帮助你找出自己的问题、盲点,予以改善。
我们阅读一本书,不仅仅只是留下印象,还得需要去进行思考。
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如果我是作者,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改进方法,怎么进行描写?
国外的一些博客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深度阅读,最好看完一本书籍,自己写一篇书评。还可以观察别人的书评,自己模仿再写。”
还有国外的博客说过,“如果你是一位写作者,写完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写一篇自评,挑剔自己的缺点,思考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改进。
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写下你需要模仿的对象的写法。自评就如“写作日志”,也是一种复盘,是写作进步的好方法。”
阅读很容易,写作需要思维逻辑,自评要花费心神,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反思,这也是一种“提问式思维”。
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多问自己5个W(Who, Where, What, When, Why),让自己去习惯找问题,随着你的思维的不断精进,你找问题的能力会变得如解决问题一样好。写作的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6.套路
写作的基本能力就是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但是任何的灵感都是有套路的。
概念--->延伸--->聚焦
在你的大脑回路,会有一些灵感突然闪烁而至,或是刻意的组合后,你脑海中的数据库就开始进行处理,产生一些故事、想法、感受,这些都是很好的灵感和素材。
这些都可以说成是一种概念,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按道理,你越大量输入、越用心感受,自然会产生越多的灵感。至于何时出现“好灵感”,这只是几率高低的问题了。
在产生初步模糊的概念之后,怎么从概念里边拉出一个主题、故事来,这就需要下一个阶段“延伸”。
有些构想,强烈而明显,有时会很容易拉出文章的主线,这就要涉及到结构化思考和提问式思维。
比方说,你的主题是怎么可以让人变得有吸引力。你就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思考怎么让人变得有吸引力。联想一下周边的故事,检索自己收集的材料,自己列个思维导图或者大纲,然后串联成短文章,然后通过润色,修改成长文章。
一般的人都喜欢听故事胜过听道理,最好的写作方法是通过主题来想象故事,用主题来反问自己。可以先写个大概,再慢慢进行修改。
通过反问,可以反思故事的场景、人物、情节的设定,说道理的话,就要从平时摘录的文句中进行修改、模仿和升华。我的延伸能力相对比较弱,这方面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主题是贯穿全文的宗旨,通过不断地延伸,进而补充相关的材料,进行深加工。
你描写的故事、论述的道理戏剧性和敏感度越高,你越会综合各种可能(目标、冲突、悬念、高潮),组合成你认为最精彩的设定,然后你就要进行聚焦了。
通过主题、摘要去发展整个故事,起码有个范畴可以限制你的写作,让你不至于脱离主题。精简你的构想,如果你不做到“聚焦”,你就会产生“失焦”。
想法越多,反而不是好事,写作成文就需要“聚焦”,一切以中心思想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