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打折终于买了底特律变人
说实话以往如果我玩到不错的游戏可能我只是说一句“嗯这游戏还行”,但底特律却让我陷入了沉思,很少有游戏能让我通关几天后还在回味每一个细节,思考每一个选择,甚至想去玩二周目甚至更多。
我觉得他已经脱离了游戏的范畴,应该是艺术品
大胆猜测一下即使10年20年后,人们还会把这个游戏拿出来回顾讨论一番,也或许到那个时候游戏里的内容变成了真的现实。
人工智能这类题材其实在影视或者游戏中经常能看到,以往么故事既有以人类角度展开的,比如仿生人反叛人类,人类主角挺身而出拯救世界;也有以仿生人角度展开的,会引导我们思考“也许他们也可算作生命?”,“也许他们比人类更有人性?”之类的问题。但在以往的经验下我们只能作为一个戏外的单纯的接收者,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观察者来对故事进行评判,而且往往是站在自己身为人类立场的。没错,我们能处于怎样的立场,决定了我们的视野和感受。但在底特律游戏里,我们可以藉交互性真正进入故事里扮演那个角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大获成功的原因
不只是“扮演”,在《底特律》里,你必须要带入仿生人的情感来思考问题,它的眼睛即是你的眼睛,它的耳朵即是你的耳朵,你必须,是必须站在它的立场下游戏才能进行下去。
其实这个游戏再次引起了我对于仿生人或者所谓机器人的思考,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告诉你“这不仅是一个游戏,而是我们的未来”。似乎有这样一个趋势,尽管有很多对于机器人的顾虑,有很多类似题材的游戏或者影视剧,但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探索不退反进,也许是人类也想成为“造物主”这种感觉也许会使人类感觉“高大”。另一个问题是,未来的机器人究竟会是什么形态的,是像游戏中与人类几乎相同的仿生人,还是不同形态的机器? 也许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相关讨论也永远不会结束,仿生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近两个物种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其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但所谓“恐怖谷效应”,如果这个“仿真度”处于一个不合适的状态反而会使人对其产生深深的恐惧感。而如果机器人一直是“机器人”的形态,反而会丧失一种亲切感,如果真的如游戏中这样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人类面对一群完全是极其模样的东西,恐怕更难以接受与接纳。因此在这一点上我可能更偏向于仿生人。
另一个问题是,人类如何避免机器人“反叛”对人类造成伤害呢?也许20年后仿生人真的普及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我想很多人肯定愿意花钱买回家试试,但当真正到了那个时候,如何处理和他们的关系就成了必须思考的问题。无疑,机器人的出现之初肯定是用于服务人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被人类所“奴役”,但当机器人真的出现“自由”倾向时,人类到底该如何对待,如何防止流血事件。 我想如果根据游戏的情节来的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不能将仿生人看作“奴隶”“动物”,压迫之下必有反抗,如果真的出现具有思想能力的仿生人,那人类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等对待他们而不是将他们单单看作“机器”。 第二点,就像游戏里所说的“我喜欢给自己留后门”,人类对于机器人的设计也应如此,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阿西莫夫了,早在上世纪他就在自己的小说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即
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
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
这三条原则虽然是对机器人的限制,但事实上也是对人类的限制,只有将仿生人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中,才能避免“奴隶社会”的重新出现,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更智能的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