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好书》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用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王安石所谓“致其知而后读”。
(我们应该多读书,一天读个一两个小时,不要放弃求知,活到老学到老。)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岁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作前车之鉴。
然而,我们如果推论为什么要读书起来,那可有三点:第一,因为书本是学问、智识、经验之记录,人类之遗产,读书就是要接受这部遗产,来做基础,再去发挥而光大之。第二,因为要读书而读书。人类是必要读书的,是有读书之必要的,所以才去读书;而且要读书,只有去读书,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愈多。为要读书所以读书,为要多读书所以多读书。第三,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困难,所以要读书。读书是替我们解决目前的困难,应付环境,和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所以要读书。
我们知道:现在的书本是古人经历数千年来之学问、智识、经验的结晶,读了一本书,等于经历了古人所经历的数千百年的经验。
然而,我们如果推论为什么要读书起来,那可有三点:第一,因为书本是学问、智识、经验之记录,人类之遗产,读书就是要接受这部遗产,来做基础,再去发挥而光大之。第二,因为要读书而读书。人类是必要读书的,是有读书之必要的,所以才去读书;而且要读书,只有去读书,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愈多。为要读书所以读书,为要多读书所以多读书。第三,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困难,所以要读书。读书是替我们解决目前的困难,应付环境,和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所以要读书。
我们知道:现在的书本是古人经历数千年来之学问、智识、经验的结晶,读了一本书,等于经历了古人所经历的数千百年的经验。
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否则,学问一些都没有,遇到困难就无法解决。
札记又可分四类:1.抄录备忘;2.做提要,节要;3.自己记录心得;4.参考诸书,融会贯通,做有系统的著作。吸收进来的智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到的工夫,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述过,用自己的语言述过——那种智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提要:提要.说明,重新组织:礼记分为抄.做提要.记录心得.融会贯通 申述:只有自己重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的思想,才能算是自己的。读书要学会做提要和申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少吃不会弄坏身体,我一星期中倒有三四天不吃早饭。但身体是很好,而且还可以省下钱来买书。
难关是过了,每天可以有六小时读书的时间,每个月可以省下三块钱买书,这样一年便可以读六百万字的书,所谓小数怕长算,这句话,真是不错!我于读书并没有什么法宝,这不过是我凭着个人经验所得,随便谈谈的家常话罢了。
(读书不光多看多读还要多想,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要学会在网络上保护自己)
总之,读书一定要学索引。此外,还要尽量利用字典。这是读书的唯一方法。
(索引相当于图书的目录,索引可以找到对应的页数)
我现在所以有一些文学趣味,全是我的多看书的影响;但我这些影响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我个人看书到现在还是没有条理,多读书免不了乱读,乱读同乱吃东西一样,是有害的。
我是不赞成现在的学校制度的。现代的学校可以使学生得着文凭,却不能包管学生能不能得着学问,老实说,学校教育的用处,不过有几个教员,教学生读书读得懂而已。像上海滩上的一些野鸡大学,流氓教员,他们自己读书读得懂不懂还是一个问题。在今日中国有志读书的人,只有靠着自己,只有靠着自己去用功,学校是没有用处的。
(优良的品性,丰富的知识,应变的才能。这三件缺一不可,才能做一个好人。)
所以圆满的生活,绝不是在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在精神上的发展。
好人的表现:个人的感觉和事实的表现。
为什么读书?读书是为学做人。
读书后做什么?要列表一一分析书中的内容,摘录书中要点,评论。
读书可以替我们解决一切的难题,及应付社会上一切的事情,这是读书第一个的作用。
第二,读书可以增进职业上许多的智识,使得做起事情来,可以增进我们的效能,做事情也就容易成功,这是读书的第二个作用。
第三,读书可以使得精神愉快,身体不觉得疲倦,这是读书第三个作用。
我就问蔡先生:“为什么你的精神有这样好,一点儿不觉得疲倦?”蔡先生就应道:“我是由修养上得来的,对于烦恼的事务,一概摒除,并且时常阅览美术书画,及金石等。”蔡先生的精神有这样好,我想的确是由修养得来的。讲到这里,如果要问应该去读哪一种书呢?像我们中国的书,经、史、子、集,真是“汗牛充栋”的了。据我想起来,只要适合我们的需求,从本人所欢喜读哪一种,就读哪一种,我们的读书,是为读书而读书,所以书本不在于多,而在于熟。我们如果读到一段很有价值的话,读后恐脑筋忘记,就应该用笔把它抄出来,暇时依旧可以再读,这也是读书的一个方法。此外关于读书方法,有四个最要紧的:1深入2怀疑3虚心4耐烦
综上言之,我说读书有四要:(一)要深入;(二)要怀疑;(三)要虚心;(四)要耐烦。除了四要之外,读书还有四忌:(一)忌粗疏;(二)忌空泛;(三)忌盲从;(四)忌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