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翻开《中华文化十二讲》。以前翻看这些国学的经典,只是认为他们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合。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毕竟现在在我们看来是现代社会了。近代的快速发展是靠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思想更多只能是用来供奉,失去了他的适应性。但我现在的想法变了,我认为智慧的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传统文化中依然存在许多可以指引我们现在做人做事的道理。环境变了,科技再发达,但人性的东西是没有变的。
传统的文化更像是道,现在的科技更像是术。已经存在了很久的东西也将必定再存在很久,现代的科技就是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两者没有冲突,作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文化像是我们成长的土地,长久的传承让这片土地肥沃与广阔,所以才能长出我们国家这棵参天大树。只有大水才可能养出大鱼。我们国家的强大是以我们有悠久的历史为基础的。现代的科技就像是对这棵树的浇水施肥除虫,有了肥沃的土地,也还要有精心的养护。
看历史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一定要把自己放入历史之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眼前,你会迷惑。只有在历史的维度,你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你只有把自己放到一个使命当中,你才能因这个使命而产生意义。单独的你根本就没有意义,你的存在意义是因为你做了一些事情。就像是一根树枝,只有他被点燃,通过燃烧他的能量才能被释放出来。我们个人也是,你只要通过做事,你的作用与存在意义才能显现出来。我们就是历史发展的燃料,每个人的区别可能就是火苗的大小。
这个月看了两本马斯洛的书,以前只知道他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在知道了他自我实现理论。我好像突然找到了自己。停止,还是回到现在这本书吧。
中国人认为人应该在人群中做一个人。从事实看,没有人不是在人群中做人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
那么人伦就是对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界定。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增加确定性。当然有利必有弊,古代的三纲五常确定了一定的秩序,但也造成了一定约束。不过有好就有坏,我们没法强求他只有好没有坏。每一种规则的建立都是有其特定环境的,他的产生一定起到了促进什么的作用,要不他也不可能存在。我们不能总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历史。还是要把自己放置到历史之中,在当时的处境中去思考的他产生的必然性。就像我们现在谁也不能确定我们现在的每个决定都是百分百的正确一样,一切的对错与否都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证明。
历史环境都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进步是主观的,是长期的,短期看只能说发展变化。即是发展变化就有进有退。我们无法预见未来,那么我们就无法确定我们的每个决策是否都是正确的。那么就需要我们与环境同步的发展变化,以保持我们的持久适应性。在构成环境的万物中,现实是所有存在互动的结果。一个简单的趋利避害决定着所有的生物的行为模式。因为我们可以在更长久的维度去趋利避害,所以我们能更快速的发展。
生活根本是自私的,我的生活只属于我个人,别人无法享受,这是我私人独有。不如讲人道,这是人的一种使命,是为着别人,为着大家的。人的生活,可分为身的生活与心的生活。即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心生活是主,是目的。身生活是仆,是手段。没了身生活就不可能有心生活。但没有了心生活,身生活便失去了其意义与价值。
我始终也是这么认为的,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肉身只是一个载体。就像万物是这个世界的规则载体一样。我们自己的思想与意志应该是一种能量式的精神存在,肉身只是个存放的容器。没有了精神的肉体只是一堆肉,和肉店里的肉和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没有区别。而精神现在又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所以我们就被困在了这具躯体之中。或者说我们是在这具躯体中孕育出来的。我们还没能到离开这具肉体的阶段。现在离不开,不能证明以后也离不开。
还是说回使命这个问题,价值、使命、意义好像是一回事,就是明白我们自己是干嘛的。我们每制造一种工具都有他的用处,那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产物,也一定有用。不过也没有一个主宰或是什么神来告诉我们,你就需要干什么,这就是你的使命。完全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自己去定义自己,这就老麻烦了,谁哪知道啊。只能边走边思考,可能这一辈子过去了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但反过来说了,这个探索的一生也许就是我们的意义。作用都是在使用过程中被体现出来的。
再有就是,我们人类好像就是一个整体,单个的人不具备什么意义。只有大家在一起,才具备了意义。就像单个的原子看不出他的性质,只有许多的原子聚集在一起才有了他特有的性质。人类也是一样因为聚集在一起才有了人的属性,只有有了社会属性的人,才可以叫做人。人类的语言、文字、社会关系都是因为处在人群中才有意义。单独的一个人没有意义。就算是孤岛上的鲁滨逊也延续着人的社会属性,用处在社会中的一些方式在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