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十七)


昨天我们讲到,邯郸被困,平原君赵胜写信向魏国求助,魏国基于道义,不得不发兵救赵,但又慑于秦国的威力,便将军队驻扎在汤阴,摆出救赵的姿态,又不敢贸然行动。

同时,魏国又派使者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想通过平原君赵胜说服赵王一起尊秦为帝,以屈辱换和平,以解邯郸燃眉之急。

平原君在这种内忧外患,灾祸频发的情况下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此时邯郸城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

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

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

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

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于是平原君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认识。”

辛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

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辛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

鲁仲连开始不说话,当他听完辛垣衍幼稚的说辞,便以鲍焦为例,驳斥辛垣衍对他的错误估计。

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

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

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

鲍焦,周朝时期的隐士,他因不满时政,廉洁自守,遁入山林,抱树而死!后人多怜其忠烈。他耻居浊世,坚持操守,隐居深山,不向天子称臣,不于诸侯交友,整日荷担打柴,拾橡实充饥,遂与介子推齐名!

鲁仲连列举鲍焦的案例,意在说明,这世上是有人愿意为公义而死的,而自己正是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尊秦为帝,他宁愿去跳海。

在鲁仲连看来,秦国是一个不顾礼仪、道义,以战功为荣耀的国家,国君用权术来驱使秦国的士兵、百姓,就像对待仆役一样。

因此,如果赵国投降,尊秦王位帝,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赵国的生存问题,相反,整个天下都会被秦国奴役 魏国,也难逃厄运。

辛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

那么,面对辛垣衍的疑问,鲁仲连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