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逆境中恶业情绪的产生及个人基础情绪对整体的影响,映射出社会价值观和不满情绪的对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影响。
不观不明,最近发现,个人情绪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由喜怒哀乐组成,这四种标准情绪不过是特点最为明显的部分,但是大部分情绪都是隐藏在深海的巨鱼,他们潜藏在主观觉察的影子里,游移不定,却又影响巨大。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评判修行的最好标准就是死亡,我没有死亡过,但我知道死亡应该是最痛苦的逆境,这种痛苦不同于生活,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其实还拥有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给予了我们逃离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面临死亡,很可能我们只是一只失去神志的混沌生物,如饥饿的巨兽,只剩下混沌本能驱使,在那种状态下,以往常主观意识的判定的修行根本没有作用,本能本知才会成为真正的救赎。
修行要求入木三分,更要求能破除业障,逆转根源,明心见性,这需要生前极大的毅力与付出才能达到,对于真正达到的人,那便是无内无外、慧光长明,死亡自然不在话下,对我们这种常把修行挂在嘴上,不尽力持心持戒的人来说,死亡才是最要命的。
好像有点跑题了....
当下即是情绪,她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不避开些微的,她如大海般深沉宏伟,她大部分时间看起来静止不动(是因为你从来没有真真观察过她),实则暗流涌动,没有错过一丝一毫,她突出的特点明显的部分叫做喜怒哀乐,我们研究她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也只停留在喜怒哀乐的部分,因为我们只喜欢喜乐,这也导致了我们远离了情绪真相,她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没有终始,情绪即是我,我即是情绪。
我记录这个的目的当然是不只是为了记录,还是为了实践。
当我真正开始理解我所表述的内容的时候,她已经化为我实际情绪的一部分来反过来观照自我了,但是这种运用的产生不是又外部开始的,而是由内而外的,即并无真正的运用。
我总是不自觉得活在某种悲观的情绪中,这让我非常痛苦,往往大部分时间她非常非常稀薄,我常常感觉难以呼吸,又难以言明、难以逃离,这种感觉可以就像我们常说的,我非常难受,非常枯竭,总感觉不舒服,可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又是如何摆脱,就像掉入一个看不见的深水中,濒临窒息却又看不到边界,这种痛苦并不剧烈,可是在于如影随形,无法逃脱,因为看不到边界,即无有走出可言。
很长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活在这种非常非常稀薄的水深火热当中,这也是可以说非常痛苦的煎熬,这让我的大部分生活变得乏味无聊,我还总 是悄悄升起小妄想即逃离之心,耽误了不少现实生活的事,因为没有出口,却又渴望逃离,这让我变得敏感而神经,也变得脆弱而虚弱,不过这种枯竭的境地也成了我自我觉察的起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我更需要远离这种痛苦,这种痛苦破坏了我生活所有的美好与善意,让我对世人追求的满足常常不管不顾,虽然我还尝试怀着慈悲之心来聊以安慰,实际上我情绪海洋敏感到一触便能山呼海啸,如深海巨兽沉眠,只待那触醒之物。
我一方面辛勤的修持观照渴望远离这种痛苦,一方面心中一万只MMP在奔跑,每一只心里都在大喊着为什么是我,哈哈哈哈,想来也着实可笑。这让我对安全感和安宁之类的东西特别痴狂,也让我为了避免伤害远离人群,可是我实际上是渴望被亲近,却又极度惧怕伤害,这两种情绪本身也让我水深火热,求死不能。
学以致用,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为了出离这种痛苦即不要产生出离之心才是真正的出离。
实际上,观察这种类似煎熬的情绪的特点让我对于情绪本身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也是基于部分真相的。由于这种痛苦的持续性与不间断,即是在我高兴或者感伤的时候她都一直都是存在的,我自己命名她为基本情绪,她告诉了我情绪本来就不是几朵离散的浪花,真正的情绪即是当下的海洋。若要远离这种痛苦,你也必须知道你想要远离的对象到底是什么?
她便是你,便是一切,便是当下所有的感受体验的集合,一个蚂蚁的走动,一片叶子的掉落都被其观察,于这种观察中,你能看到所有不满情绪的积累与爆发,这种深植入底层的基本情绪才是整个情绪海洋中占比最大的部分,这也是一切痛苦、幸福的根源,观察到她的产生与消融也就真正进入出离这种情绪的开始。我称其为自由,自由的本意即是自由,即给予世人所有方向的选择以平等的对待,所以我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理解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同时,也是出离变幻莫测的虚妄情绪的开始。
还有一点没写到,情绪的连锁反应就像蝴蝶效应一般神奇,一个小小的悲观情绪触发可以点燃整个海洋,而一个善意也能照亮整个幽暗海底。这种反应也可以等价的放到现在信息流转快速的现代社会,长时间的重复信息传递早已给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埋下了巨量的深层影响,我是说现在新闻的传播的内容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只是我们理解的第一层价值观,而更多的是看到某种现象之后产生的自我批判与督促,以及此类批判与督促在其内在的自我影响,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以及此类评价在其内在引发的蝴蝶效应,这是一个往复循环的动态过程。
据我所见,钱、色情、暴富、理想、不满情绪、不安全感等占据了影响的大部分,善良、真诚、信仰,安宁等占据了很少的部分,而且大部分还成了虚伪的代名词,这也在外在表现在不安定的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多层面的表现,比如在影视方面,因为失去了真正艺术生长的土壤,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开始变少,浮夸的吸引眼球的节目开始增多,在新闻方面,标题党和打擦边球的新闻开始增多,人们本身也乐于了解这种新闻,在服装上人也开始越发自由与暴露,倡导人性自由成了博人眼球的暴露,忽略了自由不仅仅意味着开放,也可以理解为闭锁,自由本来对开放与闭锁平等对待、予人与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别的方面,也有很多诸如此类变化。这也让我想起了道德经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但是我并非谴责这种变化,变化本身也是在阐述自由。
我在意的是我们应该关注事物的联系性,给予其尽可能的平等关注,她会告诉我们真相,同时予以我们真正的自由与安宁,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