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实际去了后,对它的想象消失了一部分,这部分又被真实景致所补充,甚至延伸出更多的真实来。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之前某个春天的瞬间想过去绍兴,但因着帝都距离远,又有工作缠身,也便没了后续。近来常被无形的忧虑笼罩,很多难以喘息的瞬间。在某个艰难瞬间过去后,头脑中闪过去绍兴的想法。当即就买了往返的高铁票,周六早上去,周日晚上回。
绍兴景点基本围绕自身的美食、文化,这点不像其它众多的地方。不会让人有去过很多地方,但很相似的感觉。少了些许程序化,更多表达当地的独特点。关于美食,积极尝试了绍三鲜、黄酒腌螃蟹、黄酒、熏鱼、面饽饽、臭豆腐等等各色小吃,感受到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她们研制出关于黄酒搭配的一万种吃法,各色黄酒吃食很是特别,勾起你的好奇心去尝试。有黄酒棒冰、黄酒奶茶、黄酒腌海鲜等等。
关于风景,沿着山水之乡古建筑旁的运河道,这条河是赫赫有名的京杭大运河的一段,踩着经历岁月的石板桥,沐浴阳光里,走过一座又一座青石板桥,不知疲倦。小猫在河边晒太阳,鸟儿在河边树上开心鸣叫,当地老人们静静坐在小竹椅上。在这个过程中,梦里、诗里、想像中,彳亍在青石板路上,成为现实。
还坐了乌篷船,乘船、经营卖票的都是当地的老汉。划船的老汉,一手叼烟,一手握桨,一脚蹬桨,很洒脱。熟练穿梭在不同桥之间,路过一间间老屋。老屋里大多住着原住民,维持着故旧的生活方式。生活之余,卖些当地特色小吃给游客,增加些养老收入。从这点看,她们是极独立的,也是“老式“生活方式的核心人物。也正因他们,更显得这里的水土风情更真实。在快时代,显得更难能可贵。当然也有稍微年轻一点儿的开咖啡店,创意餐馆。
景点重点去了鲁迅故里和沈园。
真实的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还参观了鲁迅故居。被两句话所深深触动,依据是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中写的“我大哥让我看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使我明白人不是无所不为的,相信这个世界的改造要靠每个人的努力。”自己曾经在失意,无比落寞之际被曼女士邀请去帝都工作,她引导自己看到了一个从来不敢肖想的广阔天地。使得自己在通往死亡过程中年轻阶段,十分有五分精彩喜悦。再一句是迅哥《故乡》中”永别了熟悉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生的异地去。“迅哥年轻时,离开故乡去日本留学,后又在帝都待了很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自从第一次离开故乡时,便再也没在故乡”生活过“。不舍中透露中无可奈何的决绝感。自己当年决定去帝都也是如此,虽没足够的念力确定会长久待下来,但也异常坚定的要稳定停留下来。此刻想起来,竟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去沈园主要看陆游与唐琬的钗头凤,却被梅花迷了心神。第一次闻见梅香,好香,是冷香。暗香浮动具像化。迫切想记录这种味道,思索再三仿佛只有文字。让我粗尝试描述下,初闻似有似无,稍微一点,淡香,偏木质香,再继续闻,猛地一股香甜袭入鼻孔,但也还是很高冷。看守梅园是一个不太了解普通话的本地老汉,问真的很香吗?答真的很香,闻了好多颗梅树上花的结论。他思索良久后说自己因为长久置身其中麻木了,故而闻不到。这个麻木让我呆了几秒。关于题写在墙壁上诗,没有岁月导致的斑驳,想来也是后人补上去的。世人皆记住这才子佳人的爱情,无人知或许出身皇族的赵士程是更爱唐婉的。可惜出现的太晚,可惜故事性不足够强,没有广泛的传颂。也可惜封建父权社会,深宅大院的天才女诗人因为礼教殒命。可惜可惜。
絮叨这些。
怀念坐在放古桥上竹椅,晒太阳的一个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