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2号连着讲了2场教师场,感触颇深!
因为都是安排在老师们下班后,所以看到了壮观的接园景象,感受到的是老师家长的不易!
我一直认为给教师讲要给到她们力量和信心,所以,在这几次讲课前我都会对课件做再次熟悉和调整。
在同一个内容讲了几次后,我慢慢明白了我们的“亲子导师21条智慧”中第11条:讲课的词汇就是教化自己的过程,导师就是由内而外的展示影响力!
对教师三个层次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老师”容易,那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的教师。我原谅了我的高中老师,因为他只会坐在讲桌后面读教案,课讲的一般就不说了,对同学们根本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真正的“关注和关心”,甚至同学们的一些需要保密的东西是出自他的口……所以,好多年里,我想到他只有恨,这种恨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避之不及。我当年不选师范大学时我告诉所有人:“做不了好老师我宁可不做!”
当年的豪言壮语还萦绕在耳边,如今却站着讲台上给老师们分享教师的意义和使命。呵呵!有点讽刺意味了!
“良师”,除了授业更多的是关注到学生的心灵成长,关注到孩子们的心情。
说实话,我在上学时期,虽然对几位老师心存感恩,但并没有遇到一位走进我心里。仔细回想一下,一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虽然来自农村,但她努力的讲好每一个发音,这让我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在同学们中间占优势,因为我读书时发音“特别标准”(他们说)。考教师资格证时,我们当地的面试老师因此怀疑我是替考,呵呵!还有一位是我高中的化学老师。当时,因为脑神经衰弱晚上睡不着,白天上课时就带本课外书,在犯困时翻着看看。结果被认真负责的化学老师看到,查走我的书,严厉的批评我说“如果你不是女孩子,我一定扇你两个耳光。”因为心里觉得冤,我足足站了两节课。课后我去找老师要书,和她说明我的情况,我不记得她当时说了什么,但深深的记住了她慈母般的笑容!
学术+爱=良师
做一名良师就已经是对教师职业的很好的诠释了,还有更高级的教师那就是立足于人类,发愿用自己的毕生经历去影响无数人!那就是“导师”!
导师是“爱”最好的见证!不仅说出爱,还要行出爱,活出爱!
做一名全国知名的心灵导师就是我的目标!
一个教师的层次就让我感受那么多,悟到这么多,还有教师的境界、身份认定、语言模式等主题的分析,让我更加为自己跻身于教师行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化自己就是内化吸收,我体验到了导师说的“分享的人最受益”,因为越讲越通,不仅是内容的通畅,更是心里的通畅!
感恩行知幼儿园的翟老师,在不认识我的情况下,因朋友介绍就安排了培训!感恩安宁幼儿园的崔老师,在一面之缘的信任下成就了这次讲座!
总结:
行得通的:
1、主动出击;2、及时调整环节;3、带其他人听课,让他们提意见;4、和同学沟通,和其他老师取经;5、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6、由第一次的互动少调整增加了互动;7、从一开始就不断让老师分享。
行不通的:
1、互动少;2、调动观众积极性差;3、举例还是少;4、埋雷少。
下一步
1、大量互动;2、实例的比例继续增加;3、即使不成交也要埋雷,为以后的成交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