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生活,帝王审美趣味以及,先秦诗骚、史家之文、诸子之文得深刻影响,西汉辞赋兴起后形成两种基本的体系,这就是骚体赋和散体赋。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的七十余年是汉赋形成期。—贾谊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两百年,是汉赋的兴盛期。—【散体大赋】七发
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100多年,是汉赋的衰落转变期—【由大赋转变为先秦小赋的先河】
一、西汉的骚体赋
西汉的骚体赋因屈原《离骚》而得名,她不追求楚语、楚声,表现楚地的地域本色,而是继承楚辞的抒情性铺陈的表现方法。
西汉骚体赋,以哀婉为基调。或抒发自我的人生失意之情,以贾谊为先驱,继之而起的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西汉辞赋家在创作上因袭,楚辞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帝王的好尚和楚声的传播。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用的就是楚语楚调。二是一些文人因仕途坎坷,有感于屈原宋玉的人生际遇,接受楚辞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抒发,自我人生失意的情感。如,西汉初年贾谊的《吊屈原赋》。
二、西汉散体赋
西汉散体赋或称新体赋的产生,较之于骚体赋复杂的多。他们不像骚体赋,直接使用楚辞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而有赖于诸多文学手法与风格的影响。其一是诗经的影响,诗经赋的铺叙成为汉赋最基本的表现方法,汉赋作家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表现自然风物和社会生活。
其二是楚辞的影响,稀罕散体赋,重在体物,其长篇铺陈可与离骚媲美。其三是战国策士有说诸侯,形成的骋辞之风的影响。散体赋吸纳战国策士的骋辞表现风格,常以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和物类铺排及夸视为基本形态。
西汉散体赋的先行者是枚乘。他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标志。又因其叙七事而成文的体式,而成为辞赋中七体的鼻祖,也确立了两汉散体赋主客问答与逐章显志的基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