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中年”是一个被长期污名化了的词。提到中年,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油腻、危机……这些负面印象,连九零后都开始拿“中年危机”调侃自己。但事实上,这些都不是中年的真相。今天,我们一起来为“中年”正个名——《中年的意义》,作者:【英】大卫·班布里基。
看到书名“中年的意义”,是不是觉得这是一本教你看透人生、学会生活的鸡汤书?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事实上,这本书非常“硬”——作者融合了人类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结论:中年,是人类数百万年演化出的完美礼物,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说中年,咱得先明确“中年”的定义。以往我们习惯于用年龄段来划分,处于某个年龄段之间,就是中年。这样很便捷,但并不科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中年是介于活力旺盛的青年,和迅速衰落的老年中间的一段稳定时期。不同的人,中年来临的时间也不一样。
告诉你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实:只有人有中年,动物是没有中年的。大多数物种在发育成熟、繁衍后,会快速衰老死亡。唯有人类,在度过生育力的巅峰之后,还有相对稳定的二十多年,之后才进入老年。
你可能要问了:人类为啥要有中年呢?生物学家从进化论的角度,给出了解释:人类保留中年,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从而让物种延续。青春期是人类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只有父母处于稳定的中年状态,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后代。也只有这样,子女才能快速学会各种技能,大大提高生存能力。进入中年后,我们身体的变化,比如皮肤松弛、白发脱发、身材易走形……都是进化选择的结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浓密的头发、紧致的皮肤、优美的形体,能帮年轻人吸引异性、完成繁衍。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大概率上已经结婚生子,这些特征就没有了多大的意义。为了节约能量,人体就把这些“没用”的特征牺牲掉了。
很多人认为“中年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其实不完全对。人的一生都是一边发育、一边衰老,并不存在一个“开始衰老”的时间点。进入中年后,身体削减了青年时过剩的能量,所以人们会有一种不如从前的感觉。但事实上,中年的身体状况非常稳定,离真正的衰老还很远。
除了身体的变化,中年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人脑认知能力的黄金时期。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就像一个小山丘,20岁开始上升,40岁左右达到顶峰,直到老年才开始下滑。工作生活中,中层领导以上往往以中年人居多,除去资历的原因,中年人的认知能力确实强于年轻人。
中年人的反应速度,确实比不上年轻人,但认知能力不只反应速度这一个维度。人是团结协作的动物,不论是远古狩猎,还是管理一家现代公司,除了快速获取信息,决定事情能否做成的,还要看经验、技术和计划,这恰恰是中年人胜过年轻人的地方。为啥人到中年经常会变得保守、顽固?也是进化的结果。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比如做大胆的决定、与陌生人社交、学习各种技能,本质上都是在用时间换信息和资源。而对于已经拥有了一定资源的中年人来说,信息和资源变得不那么稀缺,时间反而更宝贵。所以,中年人会倾向于花更多时间维持现状,维护与配偶、家人、老朋友的关系,对待搬家、工作、婚姻也会更谨慎。
中年人拥有极强的抗压能力。不得不承认,中年人要面对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但你发现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中年危机,但事实上,绝少有人会被击垮。换个角度,这些问题如果放在年轻人身上,会很容易被暴击,难以恢复;但中年人凭借人生经验的指导,往往能不错地调节自我。
进入人生的下半场,人生大局基本确定,很多人会不自主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外表、言行上都变得不修边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油腻”。但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明白:真正让人变油腻的,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随意的生活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形象管理,在中年阶段更加重要。
看完这些,相信你已经找到了书名说的“中年的意义”:中年不是衰落的开始,而是人生的巅峰状态。无论中年是即将、已经到来还是已经离去,我们都有时间和能力,重整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