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一个讲座,主讲人从小被贴上天才的标签,遵循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的理论,背负了大多数人对年少成名的期许,就如同我之前讲得不谋而合,其实我真的不怎么想出名,就想活个自在了,不想去迎合、谄媚一些不熟的人,并假装自己很快乐。齐白石说过“人生事贵畅快,何况写字画画”呢。
有些人获得了名声的同时,被约束也被同情着。她说她一出新书就会很紧张,回去看书评,当有人回复她说,“你9岁是天才,16岁是才女,26岁是凡人”这句话时,她内心才舒了一口气。其实所谓的知名度,就是让很多路人甲乙丙丁来审视你的人生轨迹,而那些人其实跟你又没有什么实际关系,然而关注本身就会对你形成一种的压力,甚至会让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然后只能用一些嘲讽去解构别人对自己的期许,这样活着不是很累吗。你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可以在不爽的时候和别人据理力争,可以在人来人往的街上和爱人接吻,做人要为自己而活着,哪怕自私一点儿了。
刚才在写作的时候,突然在想,其实哲学与美学从何而得,就是艺术家们把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重新站在一个视角去打量它了,它就被二次定义,赋予新的生命与意义了。好比有个名词叫作反思,你看这个词本身就很妙,反思即你本末倒置,换了个位置去思考人生,所以你就会从中获得哲理与启迪。有人说我心中是怀有大山大水的人,觉得我在对生活付出牺牲和勇猛之后,怎么还能这么有追求呢。我就想说其实理想本来就是骨感的,它本身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骨感和残酷才是它的真面目。但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心灵可以慰藉栖息的地方,而文学就是我精神世界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