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朋友分享的一篇关于香港的孩子四岁上20个兴趣班的文章,我给她留言“看得我很焦虑”,她说她没有这种感觉,问我为何。
这段时间内心里很堵,以往的堵是赶紧写一篇来“通通渠”,这次却感觉堵得不知如何是好。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擅长写“育儿”文,写出来的时候道理一套套的,事实上自己常常因为自己常常需要思考这方面而觉得生活里着实为难。
年前修改关于小蓝的那一系列,编辑看后给了我提示:“修改后是比前一稿好多了,只是,你不是育儿专家,你不适合用专家的角度去讲述这些大道理。”我才发现自己不但用力过猛,还用错了方向。前几天刚好在看台湾一位作者写的关于培育孩子的书籍,作者写到自己常常出去演讲,当然也常常使用到自己养育孩子的一些范例,事后有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问她:“你现在常常在肯定自己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你怎么知道将来你的孩子是否优秀?”我觉得自己被这句话“戳”倒了,是啊!我总是长篇大论自己的育儿观,但是这半年以来,有时候难免感觉到自己底气是那么的不足,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压根没有资格写这方面的文章,以免误导了别人。
从当初签约,我就常常考虑需要怎么修改。后来有一位细心的姐姐问我“你写小蓝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你会不会变成伤仲永的家长?”说实话,当初我为了这句话难过了一个星期,每一天都在思考。最后,我确认自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从一开始我就是出于一个妈妈的记录初心,刚好孩子在某个时间段优秀,只是自己被别人的赞美捧得有点不知所云了。
但是,越是捧得高,越是摔得重,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松懈的时候,我很难过——为了孩子不能保持一直优秀而难过,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难过,为自己曾经说过那么多的大道理而难过。
如果说,2018年的上半年,我们一家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来调整对她乒乓球下滑方面的情绪和态度,到了下半年,一家人才走出情绪困局,说服自己去面对她不再拔尖的事实。2019年的上半年,我们又掉进了面对她学业的困局。
现在终于明白那句老话“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更是深深体会老妈常常跟我说的“培养一个孩子得花费多少精力!”
如果说,以前看到前面提到的那个四岁的孩子要上20个兴趣班,我可能也就呲之以笑,现在却不由得深深的一声感叹。说实话,我很迷茫,一直以来想着让孩子轻松些度过她的童年,我希望她不要被成绩裹着走,但是当周围的氛围都是焦虑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
下半年,女儿就要小升初了,本来我也就想着按我们的条件,能有中学继续上就好了。但是不管在哪里,总是避不了谈论到“你们将来在哪里上初中”这个话题。有时候我会刻意避开别人高谈阔论哪个中学好为什么好为什么要一定要去这样的环境,实际上内心里不由得一阵彷徨,别人的背景那么好,成绩那么好,还要努力往更尖的塔上爬,而我们如此平庸,却还在高举“让孩子快乐更重要”的大旗在人群中穿梭,是不是很可笑?是不是正因为有这样的理念,我们才活得如此平庸?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了孩子一句:“你怕不怕将来跟我们一样平庸甚至比我们更平庸?”她居然回答“不怕!”是因为她觉得我们这样就很好?还是觉得努力太费劲,不需要太高的目标?
一直以来,不时有家人甚至朋友都说她整天训练,太辛苦了,我不停跟人家解释“在深圳,没有哪个孩子是不辛苦的”,没有几个人能接受我的解释,觉得我们就是让孩子太辛苦了。他们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在我生活的圈子里,她已经是生活得最轻松的一个了。
前段时间,有一位小朋友的爸爸问:“为什么别人的周末都是最忙的,小蓝却是最空闲的?”我被这问题突然问得不知如何回答。同样的每天在体校训练,到了周末她就在家里和妹妹玩、看电影,甚至我带着她们到处玩去了,而其他的小朋友到了周末还到外面找教练私下训练,语数英画画书法钢琴甚至编程也一样不落地在连轴转。如果说,以前还会觉得别人将孩子安排得如此紧凑,孩子肯定是不快乐也不自由的,还时不时为自己的“体谅孩子”而自傲。
但是,当看到别的孩子,不管是乒乓球,还是成绩都越来越远地将她抛在身后的时候,我没办法淡定了。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为自己没钱给孩子上各种班而打着“为孩子好”的理由找借口。特别是这段时间常常遇到准备中考的家长,时不时透露出来的竞争与学业压力引起了深深的焦虑,照这样下去,她拿什么与别人竞争呢?
五一当天,我就发飙了。原因有两个,期中考基本上全考砸了(英语还没发下来),五一的下午爸爸没课,想让她练一会儿球,她拒绝了。在别人到处花高价在外面找教练加私课的时候,她却守着教练都拒绝练球,我忍不住愤怒了。
我们知道,人在不同时候,承受力不同,导致面对同样一个人,在同样一件事上,我们在不同时候的反应是不同的。此刻我愤怒,是因为我有危机感。我觉得,她不够优秀,还在退步,她的将来还会好起来吗?是的,从小我们就给灌输——落后是不可以的。别人都那么优秀还那么努力,她能淡定,我却淡定不了了。我怕自己的过于宽容与宽松误导了她。
为了不让自己失控说了没有退路的话,我发泄了一半,压抑了一半。我知道自己还能控制住愤怒,但也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迷茫。
第二天,看我心情好些,她要求我抱抱她,我不忍拒绝,还是抱了抱她,同时也忍不住在她耳边叨叨“妈妈可以接受你的普通,但不能接受你在该努力的时候不去努力!”
今天,英语终于也发试卷了,破天荒考了个史无前例的低成绩回来,可能前几天我的愤怒劲过了,今天倒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成绩。吃饭时,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她“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她点点头。平时英语成绩基本上在前十左右,这次估计都二十之后了。看她表情,知道她也不好受,前几天该表的态都表了,现在多说也没用。不过,说实话,忍得自己内心很辛苦。
虽然,我不再因此发飙,还是忍不住提醒她,考试前她复习的态度不正确,也可以说,她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考得如此差,所以什么准备都没有,连思想准备都没有。
写了很多育儿文章,也喝了很多育儿鸡汤,到了某些时刻,自己也迷茫了。
前段时间有一位孩子才两岁的妹妹问我“你的孩子也上很多兴趣班吗?一线城市的孩子压力都很大吗?将来我只想做个佛系妈妈。”我只有“呵呵”做答案,因为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年龄,我们面对不同的孩子与孩子在不同的时期,根本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提前给你预习。重点是我再也不敢随便用自己的短见去误导别人的养育大计了。
一直以来,我没有要求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没有要求她成绩必须前几,但是如果距离别人太远,我无法还谈笑自如。都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掉队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坐下不跑了,那就不算是完整的人生赛事。当看着别人的家长在跑道两侧拼命补给的时候,我做不到还装作安安静静坐在起跑线前摇扇子。
如果说此前我还像一只在竹园里笑看自己的萌萌的熊(猫)孩子在满园子憨憨地翻滚的大熊猫,此刻的感觉自己却像非洲草原的一头野牛,当所有的野牛都在奔跑的时候,我不得不在尘土飞扬的裹挟里慌张,前面不一定有水喝,但后面一定有野兽在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