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感受,各地区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得科学、合理、规范,德育目标明确,德育途径清晰,德育载体丰富,德育形式创新,德育评价多元。例如: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谈到的要树立“整体育人”理念,坚持“四化”(一体化、课程化、活动化、“贤文化”)的工作思路,突出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培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仅要坚守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发挥课堂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实践育人,让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积极体验,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还要注重协同育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共育模式成效显著。可能有人觉得我说的都是一些官话、套话,其实不然,我是结合自身的思考来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学科教学是德育实施的主阵地。现实中学校老师在进行学科德育的实践时,也存在着诸多困惑。有老师说,三维目标已经包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学科本身就在育人;还有的老师说,学科育人在品德与社会、语文、体育等学科更具优势,有些学科却很难实践,因此,需从实践层面厘清思路,寻求有效路径。
立足实践分析,我们提出两个观点:
其一,学科德育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学生德育发展要经历知、情、信、意、行的发展过程。
其二,我们习惯以学科本位思考学科德育,容易受限于学科特征和学科教学要求。是否可以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基于学生德育发展目标,突破学科壁垒,发挥学科和学科间的合力育人价值?
由此,2011年学校提出跨学科德育的理念。我们所谓的“跨学科德育”是指基于各学科已有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所涉及的德育主题为中心,对接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年段发展目标,通过“学科与学科协同,学科与实践活动整合”的主要方式开展的学科德育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