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合上《肖复兴散文》的那一刻,我的内心被一股暖意包围。这股暖意从第一篇《温暖的劈柴》开始到最后一篇《颠簸的记忆》,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
虽然我常常读书,但已经很久没有读这么温暖的文字了。从亲情、友情,儿时的伙伴 ,到一菜一饭,一歌一曲,肖复兴先生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和深刻的感受无一不让人动容。他的文章可以说是用最朴实的字,写出了最浓厚的情。
在这本书的自序里,肖复兴先生写道“能写好散文的人,心一定不会如乱麻那么复杂,也一定不会如蜂巢那么千疮百孔。能写好散文的人,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这本散文集是这么温暖,所以我想先生一定也是个温暖善良的人。
在书的扉页上,对肖复兴先生的介绍只是寥寥几行字。
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曾多次获得优秀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喜爱的作家”称号。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其实我在读这本散文集前,对肖复兴先生并无多大印象。也许在语文课本上学过他的文章,但读了这本文集,才对肖复兴先生有了更多了解。
这本散文集分为四辑,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关于庸常生活琐事或绵长回忆的一些拾穗小札。可正是这些司空见惯的叙事,无论是写亲情,还是写友情,或是写远方,每个词中都能感受出温暖,温暖中又溢出浓厚的情。
第一辑,平凡而伟大,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辑。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因自己太过平凡而迷茫,我不甘于平凡,却又不知道如何伟大。肖复兴先生给了我最好的答案“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把现在正做的事做好,就对永恒有了交代。”
这一辑的每个人物,都是生活中最最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是那么善良,泛着人性的光辉。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白菊花 黄菊花》。文中的申姐把房子租给了跟她同姓的男子玉生,没想到房子租出去没几个月,玉生的父亲竟然死在了自己的房子里,还要在自己的房子里办丧事。
遇到这种事,谁都会觉得晦气。申姐气呼呼上门,让玉生马上搬走。然而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当她从“大了”那里得知玉生的实际困难后,便打消了让他们搬走的念头,还送来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这正是玉生给父亲办丧事急需的祭奠用品。
还有那位“大了”,虽然是老同学,但也本可以不管这些闲事,知道玉生的困难,告诉房东申姐真实的情况,还用柳体楷书亲手写了新的门报。
这一言一行,看似都是小事,但又是那么了不起。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是玉生,这就是我接受过的他人给予的最大善意了。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肖复兴先生大学毕业后回北大荒看望乡亲,同队的大老张得知当年的知情要返乡,一个上午忍着酒虫子钻心而专心坐在河畔钓鱼。
还有那位讲老理的北京老爷子。每逢春节都要点亮一盏年灯,等候亲人的归来。一年又一年,儿孙因总总原因不能回来,可节日里的这盏年灯却从没有熄灭过,为孩子们照亮回家的路。
第二辑的主题是我的父亲母亲。肖先生写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也写了自己的姐姐和儿子。语言一贯的朴质,但那份骨肉亲情,真挚而厚重。
这一辑作者写了很多关于母亲的往事。母亲是先生的继母,但这一辈子都把肖复兴两兄弟当作自己亲生孩子。
为了让学校给儿子开一张可以买半价火车票的证明,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去找校长,无数次的碰壁,无数次的不肯放弃,终于开来了这张证明。后来母亲得了大病,好几年躺在病床上。病好了之后,母亲开始每天练习自己编出来的早操,发现自己早锻炼吵到儿子后,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也去外面的院子里锻炼。直至离世,连一件脏衣服都没有给孩子留下来。
我们总以为母爱是天然,可每位母亲也是从孩子过来的,不过当她们成为母亲的那一天起,她将生命不仅仅看成自己的,而且关系着每一个孩子。母亲就是这么传递着她的爱。
第三辑是恋食记。荔枝、苦瓜、酸菜……肖老师写了一个又一个食物,但又不仅是食物。
让人念念不忘的美食,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但必定是味觉的一段情结。
《荔枝》一文中,28岁的肖先生买了一斤荔枝给母亲尝鲜,母亲自然也是喜欢吃荔枝的,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留给儿子吃。后来有了孙子,她又把荔枝都给了心爱的小孙子吃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外婆。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是能拿出一大堆零食给我吃,有酸奶,有饼干,有糖果。外婆在的时候,跟我说她不怎么喜欢吃这些零食,我也信以为真。直到成年之后,才明白外婆哪是什么不喜欢,不过自己舍不得是舍不得,都留给她疼爱的孙儿们了。
然而我们都懂得太晚,故人已去,只能在回忆里怀念。
第四辑,明信片与远方。这一辑展现了肖复兴老师对人生的感悟。
譬如明信片。“在分离的时候,它不仅是到此一游的今年,更是传递给我们彼此思念和牵挂的更年轻方式。在一起的时候,它是我们共同留给岁月的纪念,刻在日子里的脚印。”
譬如读书。“读书是一种修合,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别人读的,更不是为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的德行,心知书知,天知地知。”
也许这些在我们眼中不过是小物小事,但在肖复兴先生看来,都值得深思。或许这就是岁月洗礼后的沉淀,若非经历,又哪来感悟。
一位优秀的作者,总能在不经意间带给读者满满的感动。肖复兴先生就是这么优秀的作者,他说自己重视散文写作的“细、清、真”三点。这本书里,这三点真真都是做到了。
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老者坐在旁边讲着自己的故事,如闲话家常,娓娓道来,但那浓厚而绵长的情意都已走进你的心里,久久难忘。
齐帆齐微课第3期第13篇,2184字,累计18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