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03-14 马木 军武发烧群
一
在本届人大会上,海军代表在受访时表明:2018年,包括后续,海军肯定在装备建设方面会有很多的型号,会有多方面的发展。2018年乃至后续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惊喜呈现在世人面前。海军代表 “三会有”的表述给了广大军迷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肯定地说,在不久的将来除了核动力航母、全电驱动舰船、无轴泵推潜艇、电磁炮等关键和重大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会装备海军外,必然还会有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武装我们的海军,对海军生成战斗力同样意义重大和深远。
二
今天就讲讲海军的最后一块装备短板——两栖攻击舰及舰载短距起降固定翼察打无人机。
据网上盛传的消息,我军的075型两栖攻击舰就要上马建造,更有说法是我075型两栖攻击舰年底或许就会亮相,该舰2017年就动工了,以目前的建造速度,今年年底在船台上成形会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对075型两栖攻击舰来说,建造没有难以逾越的技术问题。一句话:航母都能造,造两栖攻击舰更容易了。
伴随着航母服役,以及新一代舰艇的入役,我军争夺制海权已有相当的把握,实施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如果两栖攻击舰再随着入役,必定会有力地保障兵力和火力投射,最终解决两栖作战的关键问题。
其实两栖攻击舰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重大灾祸救援——如撤侨等。在小编的《威武!<红海行动>特种作战海陆全能,只要临沂舰就够了吗?》一文中对濒海区域遂行战术和战役级别的特种作战,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作用曾经做过详述。
三
这里重点要讲075型两栖攻击舰必须要配置的一款重要装备——中型舰载短距起降固定翼察打无人机(类似我军装备的攻击-1型察打无人机),目前未见有上舰方面的报道。美军X-47B无人机是当前唯一实现在舰上起降的中型固定翼无人机,而且是在航母上实现的弹射起飞和阻拦索着舰。
其实小型固定翼无人机上舰已经司空见惯,受到载体舰艇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小型无人机,采用弹射起飞,伞降或撞网回收、打捞回收和使用机械臂空中回收等。小型无人机滞空时间短,功能单一,大多是用于侦查、通讯中继、校射等。
中型固定翼察打无人机上舰意义重大。除了用于侦查、通讯中继、校射外,最为重要的是能保证长时间滞空,提供火力支援和电磁干扰压制,扩大两栖攻击舰遂行战斗任务种类并极大地提升其战斗力。
目前来看,075型两栖攻击舰配置固定翼无人机至少还要攻破两道关口:
短距起降技术(静态起降):舰艇系泊状态中且二级海况以下,保证无人机在在250米直通甲板上满载荷起飞且无人机在半载荷条件下着舰。迫切需要研制大推重比发动机及着舰反推或阻拦技术。两栖攻击舰不同于航母,不具备固定翼飞机弹射起飞和阻拦索着舰条件,所以必须在飞机发动机上做文章。采用大马力涡扇发动机就成为保障无人机短距起降性能的必然选择,反倒是飞机着舰的反推和阻拦技术具有较大的难度。
安全起降技术(动态起降):舰艇航行状态中且四级海况以下,保证无人机安全起飞和着舰。这时的舰艇是一个运动中的平台,着舰操作异常复杂。此场景存在海洋、大气、舰艇等多种因素干扰,如舰艇就有六个自由度的扰动(纵摇、横摇、纵荡、横荡、艏摇、起伏),多重复杂因素并存且相互作用,都会影响舰载机的安全着舰。飞机着舰,无论是有人机还是无人机都是事故率最高的环节。据统计,着舰事故率占整个飞行事故率的80%之多。迫切需要研发复杂条件下的无人机人工着舰和自主着舰技术。自主着舰属于人工智能技术范畴,近期难以有效实现,但人工着舰技术则难度相对较低。实际上,现阶段人工着舰结合精确卫星导航技术,加上飞控系统中融合“视觉感觉同步技术”,也就是利用机载各类传感器获得即时图像信息和飞机姿态信息,实现控制室和无人机状态同步(无人机控制座舱改造成如同飞机训练模拟仿真器一样),由控制员“虚拟上机”驾驶无人机实现在航母上的安全降落。
这种无人机人工着舰模式有现成人员技术条件。据报道,国内外现在很多战斗机飞行员改飞无人机,如电影《善意杀戮》中的战斗机的驾驶员——托马斯·伊根,在拉斯维加斯的军事基地操控阿富汗领空的无人机;我军金头盔战机驾驶员改飞无人机等(中国空军三代机“金头盔”飞行员改飞无人机)。他们飞行经验丰富,在这一点上,人工着舰相比自主着舰在技术上难度稍小,需要把“静态”控制舱改造成“动态”控制舱,让控制环境逼真。先易后难,积累技术、经验和数据,再行突破无人机自主着舰技术难关。
在研发舰载短距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方面,我们必须以战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容易突破的环节,从解决短距、安全起降入手,尽快研发尽早装备,让中型短距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成为075型两栖攻击舰的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