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也开始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也慢慢的开始从直接传授者变成知识促进者,也慢慢的开始从原来的黑板粉笔扩展到投影,白板。如何更好的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更好的促进教学,不仅仅学校面临着挑战,老师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阅读了《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之后,收获颇多,以下就简单的谈几点感想:
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开始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并不代表着我们能够真正的用好信息技术。开展真正的行动前,我们一定要相信信息技术是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教学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非常多的资源,尤其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生成的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都是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检验前期教学的重要依据。光是相信信息技术能为教学带来改变也是不够的,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课堂更好的开展,是需要不断实践的,不断练习的。王博士的书就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 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以及范例。
对于教师来说,上课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出去就了事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学不只是要把书本教完,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教会。所以说教什么、怎么教、能够让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更显重要。
书中提到邱克荣老师的教学片段,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布置了四道题目让学生完成。前三题为选择题,每次作答完成后,邱老师用反馈器收集答案,对错误率较高的选项进行讲解。第四题作为填空题,没有选项,于是邱老师巧妙运用挑人方式,选取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创造了3个选项之后再让学生选择,没有自己的答案就选择4。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其实反馈器除了用在收集选择题答案上,一样可以用在填空题,只是需要我们换一个方式进行收集。由此可见,针对同样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实践,通过思考发现不一样的使用方式,从而满足我们的需求。
在一开始,可能很多老师会觉得,我课前准备的东西一定要全部都用上,不能白白准备;如果不多给学生一点提示,他们可能自己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如果花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活动,课程进度就会落下。因此王博士书中提出了教学心法“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
少才是多即老师占用的时间少,学生的时间就会变多,老师说的话少,学生才能说的多,老师给的提示少,学生的思考才会多。无才能有也不是意味着老师不用备课了,而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们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碰撞,不断生成宝贵的课堂资源。慢才会快并不是完全忽视我们的课程进度,前面的慢是为了后面的快打基础的。
正如这本书的题目所告诉我们的,是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说明学字在前。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融合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