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主讲人:吴丽明(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
思考:乡村教育改革难还是不难?
1.不难!
缙云小微学校推广路径。
2.难!真的难!
难在没信心,缺激情。
难在没底线,没方向。
难在只求方法。
一、信心与激情
乡村教育改革的信心与激情。
1.信心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实践活动。
2.信心来自未来学校的预测。
农村小班化会增加,不会消亡。
小班小校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形态。
3.信心来自国家战略。
4.信心来自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势。
农村小班化不仅是教育的托底,更是教育未来。
农村学校更能让人与自然合一。
二、底线与方向
1.底线。
底线一:法律底线
底线二:道德底线。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底线三:规律规则。
2.未来。
思考: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
例,冰球。
预示球落哪里,就往哪里?而不是盯着球走。
具体形态预测越具体,可能问题越大。
未来:记住主体,个性。
方向一:
个性化—以人为本。
方向二:
主体化——以生为本。
明确方向,用方向判断。
三、路径与方法
1.路径
2.方法
方法没法学,重视背后的理念。
缙云乡村教育探索实践
探索一:
1.村庄即学校
如章村小学,学校很小,校园很大。
宫前小学,村书记和校长交叉任职。
2.开门办学。
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学习传统和发展传统文化。
如河阳小学
3.能者,德者进校园。
“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养育一个孩子。”
探索二:学校即村庄
1.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婺剧进校园。
2.引领乡村文明建设。
例1,章村小学《芳华》项目。
孩子了解老人,展示,讲述。
孩子能力提升的背后是项目推动乡村尊老爱幼的美德。而不是说教。——是教育需要追求的东西。
如有一个孩子说,这个老奶奶和老爷爷是分开睡的,下次我的任务就是希望让他们睡在一起。(观察了解老人)
例2,《我心目中的校门》pbl教学
不好在哪里——媒体寻找:世界上最漂亮的校门在哪?——带孩子去看看门有什么作用?——设计心中的校门?(画出来)
设计师说: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共情者。
3.改变真实生活。
美育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传统观点:评比
我们要做什么?比如体育。学篮球,追求最高的东西?应该先把握底线,如打篮球的注意事项。
教学与日常生活要联系在一起。
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乡村教育改革为什么难?
功利主义,替代主义在学校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1.功利主义。
如,学校宣传把什么放在首位?你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给别人看。
深刻思考:你为什么这么做?
学校的功利成分占多少?老师的功利成分占多少?
多讲孩子听得懂的,多放一些孩子看得懂的。
2.替代主义。
例,孩子双放手骑自行车。母亲和父亲的不同的反应和解决方式。
思考:讲了真的比不讲好吗?
困惑二:乡村教育评价怎么改?
规范化。按教育规律、规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评价?
对于孩子来说,要有激励功能,有导向功能。
英格兰——让孩子成为真实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