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说"一天不写文章就代表今天没有成长",这话像根小鞭子,赶着我把心里的褶皱慢慢熨开。起因是听人聊起"父母不该要求孩子感恩",说有些动物产卵后便耗尽生命,从未指望幼崽回头看看——那一刻,我忽然想起自己叉着腰训孩子的模样。
"妈妈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怎么还怼我?"这话曾像颗钉子,被我狠狠敲在亲子间的裂缝上。那时总觉得,我为他熬的夜、忍的气、花的钱,都该变成他眼里的顺从和嘴里的"谢谢"。可动物从不会这样计算:蝴蝶破茧后不会回头吻一下蛹壳,小兽离巢时母兽只会远远望着——它们的爱像场阵雨,落下了,滋润了,就够了,从没想过要等彩虹来道谢。
人总说自己是高级动物,偏在这点上绕了远路。我们把"养"变成了放债,把"爱"当成了投资,总惦记着孩子将来要如何"回报"。可仔细想想,当初决定生下这个小生命时,谁不是满心欢喜地盼着他健康、快乐?没人会在产房里就盘算:"这孩子以后得给我洗多少碗、赚多少钱,才够本。"
或许真正的养育,该像老槐树对待树下的花。它给花遮风挡雨,不是为了秋天能收到花瓣做回报,只是因为春天到了,花该开,树该护。孩子怼我时,或许不是不懂感恩,只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妈妈,我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而我该做的,不是翻出过去的"付出账单",而是拍拍他的肩说:"那你说说看,你的想法是什么?"
原来不求回报的爱,不是吃亏,是解脱。解脱了对"感恩"的执念,才能看见孩子眼里真正的光——那光里没有愧疚,只有被爱滋养出的自信与勇敢。这大概就是养育最珍贵的"回报":不是他将来如何对我,而是此刻,他因为我的爱,活得舒展又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