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
这是一本好父母养成的教科书,同时也让父母得到心灵完整的成长。“他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作者萨巴瑞博士认为,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书的封面是一个男孩,微张双臂,面朝大海,黄色的短发迎风竖了起来。
他不像传统育儿书那样功利,用一套方法论,指向一个众人可睹的杰作,证明惟此是对的。而是主张,父母和孩子是互助成长关系,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映照着我们的不觉醒。如果父母能放下自负、虚荣心和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和谐关系,双方都得到不断拓展与进步。
这本书读于旅行途中上,因此,内页上布满了随感而发的思绪记载、图图的画和在北去列车卧铺上摇摇晃晃的跨年夜日记。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引发很多细微的触动。
1、 做觉醒的家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不断行进、反反复复的过程。我们身上都存有上一代人留下来的不觉醒因素,有待我们梳理整合。一旦认清了自己深层的精神世界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和章有关系,我们就开始认识自己的不觉醒和情感的印记了。
2、 消灭身为家长的自负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抛弃身份、规范、渴望控制的自负感,孩子就能以各种方式将我们带回自己心灵深处,孩子将摆脱父母自负感的束缚,我们将拓展真实自我的感觉,充分享受当下的生命,最终进入觉醒的境界。
3、几个方法论:A.和痛苦相处,不抵抗,不拒绝。痛苦会转化为智慧。教孩子面对自己真情实感,去经历,去体验,去看见。(比如,看到孩子哭就急着制止,不问缘由的哄逗,稀里糊涂的转移话题,都会让他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相反,接纳并和情绪相处,才能游刃有余。)
B.保持觉醒的技巧,专注呼吸,关注空气出入鼻孔和胸腔的感觉。我们给予他人最好的馈赠就是进入自己的内心,让它变得充实饱满。(这种技巧在身心灵成长类理论里多次提到,也许大同小异,找到自己的方法会很舒服,在浮华尘世可以安然落定的感觉。)
C.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都是在变相的呼喊与求助。他们想传递的信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到满足,因此只好诉诸极端。(面对“不听话”,更需要找到背后的原因)
4、书本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详述爱与宽容,以及如何保持觉醒以富有启发与力量的方法去爱,最后一部分写建立规则:平等和宽容并不是纵容!孩子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意识,没有章法,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制定好的规则,父母首先要遵守,其次是温和而坚定的敦促。
很少有孩子会那么幸运,因为很少有父母就能在教养过程中唤起他们内心的欢乐。那些有福气的孩子们,他们的成长过程是轻松的,并理所当然的认为生活是美好而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生活没什么可惧怕,只需要拥抱就好。这些孩子见证了父母对内心世界的驾驭,因此也学会了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
希望自己可以时时自省,懂得用内在的自己和内在的你对话,珍惜自己、感恩赐予、觉醒当下,毕竟,合上书本的此刻,看到台灯下他熟睡的侧颜——你降临世间,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够美好。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看到更深的自己,进而理解更多的生活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