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树立“生命第一”的坚定观念
“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它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我们必须向孩子传达一个核心理念:生命是可贵的,且应被置于首位。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言,我们应秉持“生命第一,健康第二,品格第三,学业第四,合群第五”的生命化教育理念,引导孩子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并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每一份美好。”——张文质
作为父母,我们肩负着帮助孩子建立“生命第一”观念的重任。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地告诉孩子生命的宝贵与独特,让他们明白,尽管世界上没有绝对无痛苦的存在,但生命的价值正是在于经历与挑战。不要避讳与孩子谈论死亡,因为他们对死亡的思考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早。如果缺乏适时的死亡教育,孩子可能会对生命产生误解,甚至轻视生命。
如今,不少孩子因对生命认知的缺失,而陷入一种无意义、无价值感的状态。他们沉迷于游戏、刷视频,忽视健康与成长,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自伤自残的行为。这背后,既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也与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缺失,以及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的不到位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孩子:“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幸福。”没有健康与生命,一切都将归零。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生命第一”的观念,我们需要告诉他们,在遭遇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无论身处何种情境,生命都是最重要的。当孩子面临可能造成伤害的指令时,他们应学会拒绝,即使这可能导致冲突或被赶回家,也比受到无法弥补的伤害要好得多。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冲突时,首先要保护自己,并懂得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外出遇到喝醉酒的人要远离,遇到容易暴躁走极端的“垃圾人”要远离,遇到刻意让你进店“帮忙”的人要远离,遇到让你上车带路的要远离……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生命安全教育,以保障孩子生命安全。
张文质老师强调,父母自身要有“生命第一”的观念,并及早将这一观念传达给孩子。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言,要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容易接受,让“活着就是希望,活着比一切都重要”的观念成为家庭教育的第一准则。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以平心静气的态度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质问与指责。通过每天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化解负面情绪,避免心理阴影的积累。
作为父母,我们要始终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开导与支持。同时,我们也要站在远方、站在未来,与孩子共同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给予他们诗与远方的憧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真正树立“生命第一”的观念,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韧、自信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