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开家长会了,前面的妈妈说她听完以后觉得焦虑。我却好像没有感觉,没有焦虑到,我认为自己的想法肯定是在转变了。
要是以前的我,肯定要按着老师讲的,要求他加快速度,要求他在家听写,给他施压。但是这一次,我似乎真的觉得不要在学习上给他太大压力了。成绩八九十其实很正常啊,为什么老是要盯着自己的那些失误呢,要是能这么保持住,其实也很好吧。针对他速度慢的情况,那就多跟他说说,放学回家还是得早点完成。好像没有那么担忧他未来会不好了,因为觉得即使学习不行,到时候肯定可以做其他事情啊。更何况,他现在还是有在学习的,只不过是无法克服自己的天性。教育没有发挥孩子的天性,这也不是他的错,只不过是教育不行,没法因材施教。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为他做的,就是帮他更好地适应这个环境,并且感觉良好。我告诉他,其实你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保持住就行。
学校里面,好像真的只有成绩一个标准来衡量,老师也说,他要是今天一早的听写写的好,就会自信满满,说话的声音也可以大一些。在我看来,老师也是深陷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其实孩子的学习,为什么不可以不公布分数呢。为什么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分数,来抬高一些人贬低一些人。那些被抬高的人,在下次的失误中,会有更痛的感觉,连续考试不好的人,就会真的失去信心。如果把排名取消呢,所有的人都不求互相对比。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节奏,孩子可以有更轻松的心态,这样的学习肯定可以减少很多心理问题。
昨天老师就说,心理问题已经弥漫到小学了。我认为这排名这对比,肯定就是一种助推剂。并且老师认为让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是,父母盯紧些,孩子在学习上多付出些。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其实应该是让他们的生活丰富些,不仅仅死磕分数。学的差不多就可以了,最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自己可以在感兴趣的领域钻研下去。现在的应试考试,并不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生活,只是让他们的童年变得无趣,不停地被对比,被要求去竞争。
四年级刚开始,我就对于学习放的更下了,不再寄希望于儿子的开窍。而是希望他的每天都有更多的时候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他会堕落,因为在学校里,老师们已经不断的在给他上发条了。我要帮助他更轻松地面对每一天的挑战。
继续看陈美玲,继续学习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克制自己与他人对比,发现孩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