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其实是一根聪明的管子。”
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打了一个激灵。它像一颗忽入静水的小石子,精准地击中了某种核心。
这奇特的视角源于一个冷知识:我们那蜿蜒曲折的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在胚胎发育的本质上,竟是一条贯穿身体的“外部通道”。我们所以为深邃隐秘的胃囊、迂回盘旋的肠腔,其实从未真正抵达身体的“内部”——它们只是一条流经我们的河流,我们不过是这道河流经过的峡谷。食物从一端进入,经历一番旅程,最终从另一端回归世界,它自始至终,都在这根“聪明的管子”里。
这哪里仅是生理结构,这分明是充满哲思的生命隐喻。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一根“管子”?我们从来不是世界的占有者,而只是一个经过者,一个通道。空气被我们贪婪吸入,终要化为叹息或呼吸,归还给大气;阳光温暖我们的皮肤,能量被汲取后,余下的光热依旧散逸四方。我们无法囤积一缕风,也无法私藏一束光。
推及精神与情感的世界,这“管子”的智慧更为深刻。所有流经我们的事物——知识、爱恨、情绪、渴望——倘若只进不出,人就会淤塞、肿胀,乃至崩坏。
食物的旅程,是身体管道的明喻。 吃得下却排不出,是痛苦的便秘,是身体的罢工。情感的流动,亦是如此。 爱上了,若变成紧握不放的执念,爱便僵死成枷锁,既囚禁对方,也束缚自己。痛苦被生生咽下,却找不到倾诉的出口,便会沉淀为内伤,在寂静中腐蚀灵魂的器壁。我们需要倾诉,需要遗忘,需要原谅,需要告别,这些都是生命必要的“排泄”,是保持心灵通道畅通无阻的智慧。
如此看来,“活在当下”便有了另一层意味:它不仅是全然地体验和吸收,更是全然地释放和流过。让每一段经历,像食物一样被充分消化,汲取其营养,然后洒脱地让残渣离去。让每一次喜悦或悲伤,像呼吸一样自然完成它的循环,不滞留,不淤塞。
我们这具肉身,这根“聪明的管子”,其设计之精妙,不在于它能容纳多少,而在于它如何优雅地、持续地让生命流过。真正的健康,是管道的光滑与通畅;真正的富足,是流经我们的丰盛与鲜活。
我们不是仓库,我们是河流。我们存在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这川流不息的经过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