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对世界历史的知识积累并不多,世界史的记忆大概还是从高中历史课本上习得的,最让我惊喜的是《世界小史》的第十一章“一个伟大民族的至圣先师”。这是一个外国作者对中国的描写,我又从别人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国家的文化。 中国有一个伟大的人试图通过他的学说让人们感到幸福。但是,他与佛陀实在天差地别。他不是国王的儿子,而是来自普通人家,他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人们和平相处共同生活:父母与孩子和平相处,统治者与他统治的人相安无事。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儒家思想影响着我们一代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山东人。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初中的时候便背过了,到了工作的时候才更深刻的明白这些道理。虽然是在特教学校,但是“有我师”。还有学习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是自己到了工作之后体会更不一样。工作后,又读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籍,从中更加理解了这些话的含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生学不会,容易忘,其实很多人就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一句简单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做到呢?一个优秀学生的背后一定是背着一身的好习惯的,而这些道理孔子先生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是初中的时候由于自己的阅历有限,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多年之后再回想,确实是“大道至简”。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老子的《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善,不做作,不虚伪,不假装好意,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最淳朴的善心才是最可贵的。若是达不到“上善若水”的层次,那只是自己的修行还不够,认知和能力还欠缺,也大可不必做“伪装的好人”。《道德经》短短五千个字,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参悟,去领会。
从《世界小史》里的中国里读到了我们的先贤圣人孔子与老子,他们的思想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