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个章节叫《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文中提到,人们对待痛苦通常有三种办法:麻木、逃跑或者对抗,但这些办法总的来说都不是最恰当的办法,因为它们都在对抗痛苦,而对抗痛苦才是痛苦的主源。作者提到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沉入悲伤中,体会它,望着它,理解它,接受它,直到它自我消融。他说他的抑郁症就是这样自然化解的,他觉得自己从中看到改变痛苦的有效方式,就是沉入痛苦当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心理患者和一个心理医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牢靠、信任、安全的关系之后,这个心理患者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更多和更大的痛苦,心理医生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一层地剥掉患者的保护层,直到看到患者痛苦的内核,这样的做好处是,只有看到藏于内核的痛苦,才有机会去修复这种痛苦。由此可见,找心理医生的过程本着减轻痛苦,但实际上常常会经历更大的痛苦,只不过,这种痛苦在得到有效治疗后是可以得到消解的。文中还提到一点,让人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这件事产生的体验。比如说,失去一个亲人,这不是痛苦,让人痛苦的是失去这个亲人之后人所产生的体验,也就是说,有的人失去亲人之后未必会觉得痛苦。比如说古代的哲学家庄子,他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就是一边把瓦盆当鼓敲一边唱歌,有人前来吊唁,看到庄子这样做,很不满,说你这样太过分了!庄子说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我后来想到她现在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就像四季运行于自然中,她也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里了,我在旁边大哭,这样不是显得太不通达自然的命理了吗?所以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体验的产生,也就是说,思维模式决定痛苦的深浅。当我们遇到痛苦时,我们不要一味地逃避、麻木或是对抗,试着去看它望它理解它消解它,不断地去接近真相去剥下一层一层的保护壳去看到自己内心深处,也许我们就能从痛苦当中真正跳离出来,看见更加美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