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写给子谦
亲爱的子谦,你好!
今天是2025年10月1日,国庆节,星期三。天气晴。
按照约定,今天会见到子谦,于是,早早起床,晨读、洗漱,然后,等着出发。
子谦,妈妈有多位简书好友,最近写的文字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校园日志,取名《桂山夜话》,另一类为家庭书信,取名《写给子谦》。对比发现,《写给子谦》读者更多,点赞也多。
是不是暗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石,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终生的老师?我想,答案是不证自明的。
由此,妈妈联想到教学管理与学校其他各种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
怎么看待?可有多个不同视角。
视角一:对教学赋予的期望。关于教育教学,常说有几条线。安全是底线,质量是生命线。再进一步看,夯实质量,课堂又是主阵地。所以,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的地位毋庸置疑。这已成共识,但在现实中,也常常陷入理论高高在上难接地气,从而不能有效唤醒激发进一步达成行动自觉的窠臼。怎么办?
视角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需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视角,再来审视这些关系。就学校工作而言,所有管理人员都需担任学科教学。分管教学、分管教科、分管课程、分管德育、分管少先队、分管总务、分管安全、分管办公室……概莫能外。为什么有此要求?从一个词中窥究竟。那就是—学科育人。每一个学科都是育人载体,蕴藏丰富资源。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互动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会在预设之外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把握转化得当,则是宝贵资源。反之,则是对时机的浪费,对师生彼此生命的不尊重。这样的体验,形成经验后,成为所有管理人员从学科教学转向学校管理的基础以及傍身之本,所以,尤为重要。人,是最后一公里,是目标达成的神经末梢,对人的要求恰恰揭示着各种看似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本质联系与主次轻重。
子谦,不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科教学与学校管理如此,生活中还有更多“关系”,都是这般。只有梳理清楚,把握准确,才能热爱无疆,行之将至。
我们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新的问题,是不是?遇到了,不要慌,让自己冷静下来,定下心想一想:这个新事物与我已经遇到的有什么联系?与哪些遇到的有联系?与之有什么联系?助力自己从心理上降低恐惧感以及陌生度。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如何解题》中给我们解决问题指出四个步骤,其实,对待生活中新鲜事物的出现,也可且也当遵循同样的步骤。
子谦,街两边的五星红旗已经飘扬,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复兴伟业有你有我有大家!
—爱你的妈妈2025年10月1日晨写于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