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来了
周艳琴
有一种旅游,叫“来都来了”。
——题记
(上接1)
2,仰视一对伉俪、两位大家
离开二泉广场,一直环绕我们的热浪仍锲而不舍地紧紧相随。我怀疑后羿射下的九个太阳又开他爹的后门飞上天了,在我们头顶上比赛作妖,晒得人们大汗淋漓。这天气预报,说好的阴天,说好的小雨呢?真想躲回酒店吹空调去。可来都来了,且离此地不远的景点是“钱钟书故居”,这两位大师是我非常仰慕的,定要去拜一拜。我们赶紧躲进出租车。真要好好感谢发明空调和使用空调的人,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春天。
车子停在“钱钟书故居”门口,打开车门,热浪扑来,好在“钱钟书纪念馆”里也有空调。
众所周知,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大家都是著作等身,学界泰斗。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江苏无锡人,文学理论家、小说家,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和作家;杨绛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研究专家,被称为“永远的女先生”。
我们徜徉在春天般的展馆里,一边追寻非常敬仰的两位大学问家的足迹,一边聆听拜读他俩的故事,真是如坐春风!
纪念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绳武堂”。据展馆展示牌得知——绳武堂系钱钟书祖父置业。“绳武”二字,典出《诗经·大雅·下武》篇中“绳其祖武”句。绳:继续;武:足迹。也就是说要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要继承祖业,发扬光大。钱钟书牢记在心,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硕果累累,确实没有辜负祖训。奇妙的是他的婚姻也与绳武堂有关。1933年钱钟书放假回家,一封杨绛寄来的信,送到了绳武堂,父亲自作主张打开一看,就喜上眉梢。他认定杨绛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女孩,赶忙回信,直接托付儿子终身,也因此很快促成了这段珠连璧合、花好月圆的姻缘。
“绳武堂”的右边,有许多小木格,每格里,放着钱先生的著作: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以及《谈艺录》《旧文四篇》《管锥篇》等。书旁配有耳机,游客戴上,即可听见书中精彩的片段。
“绳武堂”旁的小屋里,循环播放着杨先生支持协助钱先生创作长篇小说《围城》的微电影。据介绍:有一次,在观看杨先生所写的话剧后,钱先生突然激发起创作长篇小说的灵感,通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围城》于1947年出版。一经面市,反响热烈。作品以其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奠定了重要地位。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永远的女先生”杨绛是学界名人,却有一颗“平常人”的心。洞悉人情世态的杨绛当然理解世人的心态。读先生作品,如沐春风,得到慰藉、温暖和智慧。
从“三人同乐行”展厅得知——钱锤书和杨绛无论是青年时期在英法留学,或是中年时期在文革中聚少离多,还是在晚年时期相偎相依,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厚谊始终未曾改变。在牛津,杨绛怀上了孩子,钱锤书谆谆嘱咐杨绛:“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且只要一个,像你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一个谆谆嘱咐,一个并不满意,都希望孩子像对方,以此表达对对方的情和爱。当女儿出生之际,钱锤书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家有小女及其后的成长岁月里,女儿给家庭平添了许多情趣和天伦之乐。这种感情是细腻而绵长的,远胜过海誓山盟和轰轰烈烈,显得真实而弥足珍贵。
走进这座老宅,仿佛触摸到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大师的心跳。两位先生,为文为人均堪称楷模,人格魅力无穷。只待有心人,慢慢琢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周艳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中专高级讲师职称,出版《国学读本》《胡敌传奇》《胡敌故事》等书,长篇小说《孤鸿一片影》曾在网站上连载,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教研论文等数百篇散见各刊和公众平台。